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8
词典
9
分类词汇
209
共218,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传统
朱学
群学
理想
神我
非攻
显学
木王
众学
议学
学案
私学
雅说
鸿谟
酣饫
《國語辭典》:
传统(傳統)
拼音:
chuán tǒng
世代相传,有传承延续性质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习惯、信仰、思想等。如:「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分類:
世代
帝业
学说
特点
风俗
道德
思想
作风
艺术
制度
社会
因素
《漢語大詞典》:
朱学(朱學)
指 宋 代思想家 朱熹 的学说及其学派。 朱熹 发展了 北宋 二 程 ( 程颢 、 程颐 )的哲学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主张以天理克服人欲,提倡封建道德伦理。 明 清 两代被尊为儒学正宗。 清
皮锡瑞
《
经学历史·经学积衰时代
》
:“ 宋 学至 朱子 而集大成,於是 朱 学行数百年。” 范寿康
《朱子及其哲学》
第十四章:“ 朱 学与 浙东 学的根本不同地方,即是前者以哲学、义理为中心,后者以经济、政治为中心。”参阅 清 黄宗羲
《
宋元学案·晦翁学案
》
。
分類:
思想家
学说
学派
《漢語大詞典》:
群学(羣學)
(1).各种学派或学说。
《宋书·礼志四》
:“是以六宗之辩,舛於兼儒;迭毁之论,乱於羣学。”
(2).社会学的旧译名。 严复
《译〈群学肄言〉序》
:“羣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羣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顾有据羣学见地以观诗者。”
(3).各级各类学校。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师范》
:“故师范学校立而羣学之基悉定。”
分類:
各级
社会学
种学
学派
各类
学校
学说
译名
《國語辭典》:
理想
拼音:
lǐ xiǎng
1.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和想像。如:「用功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2.使人满意的、符合希望的。如:「我这次考得不怎么理想,希望下次能改进。」
分類:
理想
理论
未来
希望
来事
学说
合理
人满
满意
设想
《漢語大詞典》:
神我
古 印度 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数论派的主要学说。该派以“神我”为产生一切物质运动和生命现象的精神本体,居“二十五諦”之首。见
《
金七十论
》
。佛教斥为“神我外道”。 章炳麟
《无神论》
:“僧佉之説,建立神我,以神我为自性三德所缠缚,而生二十三諦,此所谓唯我论也。”
分類:
印度
婆罗门教
哲学
中数
学说
《国语辞典》:
非攻
拼音:
fēi gōng
墨家的学说思想之一。春秋末年,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墨子于是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为不义且不利之事,故称为「非攻」。
分类:
墨家
学说
思想
末年
各国
国相
相互
攻伐
兼并
九月
《國語辭典》:
显学(顯學)
拼音:
xiǎn xué
当代著名的学说、学问、学派。《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分類:
著名
学说
学派
学问
《國語辭典》:
木王
拼音:
mù wáng
梓木。宋。陆佃《埤雅。卷一四。释木》:「今呼牡丹谓之华王,梓为木王。」
分類:
五行
行学
学说
春
草木
萌发
生长
《漢語大詞典》:
众学(衆學)
(1).各个流派的学说。
《
三国志·蜀志·许慈传
》
:“ 先主 定 蜀 ,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
(2).指村塾。 唐
孙棨
《北里志·张住住》
:“邻有 庞佛奴 ,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 ,私有结髮之契。”
分類:
各个
村塾
流派
学说
《漢語大詞典》:
议学(議學)
(1).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
《
明史·儒林传一·陈谟
》
:“ 洪武 初,徵诣京师,赐坐议学。”
(2).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
:“自西学之东来也,玄妙如宗教、哲学,奥衍如天算、理化,资治如政治、经济,实用如农、工、商、兵,博雅如歷史、文艺,无不各有专书,而独於浅近需要之议学,则尚闕如。”
分類:
谋议
化民
理论
实践
学说
《國語辭典》:
学案(學案)
拼音:
xué àn
叙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并略加论断的书籍。如明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分類:
记述
学派
源流
学说
论断
著作
《漢語大詞典》:
私学(私學)
(1).私人创办的学校。
《
后汉书·舆服志下
》
:“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 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奴隶制时代那种‘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私学’在社会上发展起来。”
(2).特指 战国 时期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及其流派。
《
韩非子·心度
》
:“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
《
史记·李斯列传
》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
分類:
私人
创办
学校
法家
种学
学说
流派
《漢語大詞典》:
雅说(雅説)
雅正的学说。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
:“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説。”
分類:
雅正
学说
《漢語大詞典》:
鸿谟(鴻謨)
(1).远大的谋略。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
:“诚高见渊识,石画鸿謨,非公爱我之深,曷得闻此。”
闻一多
《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
:“我们认为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是民族复兴中应有的鸿谟。”
(2).精辟的言论;博大的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事类
》
:“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迺圣贤之鸿謨,经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注:“鸿謨: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清
蒲松龄
《拟上因经筵讲官进呈尚书四书讲义遂谕礼部刊刻颁行天下群臣谢表》
:“鸿謨因凤詔以增辉,圣经得王言而益著。”
分類:
远大
精辟
言论
谋略
博大
学说
《國語辭典》:
酣饫(酣飫)
拼音:
hān yù
酒醉饭饱。《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传。元德秀传》:「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
分類:
大量
吸取
家学
学说
说理
理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