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8
词典
9
分类词汇
209
共209,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性善说
十玄门
实在论
契约说
共产主义
多元论
顿说
非决定论
方法论
反映论
浑天说
地心说
地动说
大陆漂移说
地圆说
《国语辞典》:
性善说(性善说)
拼音:
xìng shàn shuō
孟子的人性学说主张。认为人初生之始,本性即为善。
分类:
孟子
人性
性学
学说
主张
为人
初生
《国语辞典》:
十玄门(十玄门)
拼音:
shí xuán mén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学说。华严宗认为一切的现象都互为条件,互相包含,是一个圆融自在的关系。因此立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全门;五、十世隔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以诠释此理,谓之「十玄门」。华严一乘法界图:「上十玄门并皆别异,若教义分齐,与此相应者,即是一乘圆教。」也称为「十玄缘起」。
分类:
中国
佛教
华严宗
学说
《国语辞典》:
实在论(实在论)
拼音:
shí zài lùn
哲学上的一种学说,主张外在的事物与关系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不依托主观的认识能力而存有,且认为一般的概念是真实存在与永恒的。
分类:
哲学
种学
学说
主张
外在
客观
独立
存在
《国语辞典》:
契约说(契约说)
拼音:
qì yuē shuō
一种学说思潮。萌芽于希腊时代,经洛克、卢梭等发扬光大。主张宇宙万物为人民所共有,国家必经由人民的同意成立。也称为「民约说」。
分类:
种学
学说
思潮
萌芽
希腊
洛克
卢梭
发扬光大
《國語辭典》:
共产主义(共產主義)
拼音:
gòng chǎn zhǔ yì
一种思想或观念,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集体生产、集体拥有的共有制,并认为人类社会应朝向无阶级、无政府、无国家的境界迈进。通常指马克思(Karl Mar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于十九世纪中期倡议的政治主张。
分類:
马克思
理想
社会制度
创立
上分
共产主义
分两
学说
阶段
《國語辭典》:
多元论(多元論)
拼音:
duō yuán lùn
一种哲学派别。认为宇宙的本源为多数之实在所成,与一元论相对。
分類:
世界
许多
构成
哲学
学学
学说
《漢語大詞典》:
顿说(顿説)
佛教语。指主张顿悟的学说。 唐
澄观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
卷一:“诸菩萨行自此生故,初成顿説,不同餘经有渐次故。”参见“ 顿悟 ”。
分類:
佛教语
主张
顿悟
学说
《漢語大詞典》:
非决定论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分類:
否认
切事
有因
因果
制约
规律性
哲学
学学
学说
《漢語大詞典》:
方法论(方法論)
哲学上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
第一章:“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对于人们的认识又具有方法论的作用。”
《光明日报》
1987.3.1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提供给人们一个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各种具体问题时,本身就是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
分類:
哲学
上关
认识
世界
改造
根本
学说
《漢語大詞典》:
反映论(反映論)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根本对立的哲学学说。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先天就有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做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这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分類:
唯物主义
认识论
唯心主义
根本
哲学
学学
学说
《漢語大詞典》:
浑天说(渾天説)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
《书·舜典》
“璿璣玉衡”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王蕃
《浑天说》
:“天之形状似鸟卵,天包地外,犹卵之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其形体浑浑然也。”
《社会发展史·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
:“公元一世纪,著名天文学 张衡 提出‘浑天说’第一次打破了‘盖天说’的束缚。”参见“ 浑天 ”。
分類:
浑天说
天体
种学
学说
《國語辭典》:
浑天(渾天)
拼音:
hùn tiān
古代认为天形浑圆如鸟卵,地如卵黄,天包于地外,故称天体为「浑天」。《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分類:
天体
种学
学说
天地
浑圆
鸟卵
《漢語大詞典》:
地心说
古代西方认识宇宙的一种学说。由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正式建立。认为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其他一切天体都绕地球转动,并提出“本轮”、“均轮”系统和偏心圆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中各种复杂现象。
分類:
西方
认识
宇宙
种学
学说
古希
希腊
天文学
正式
建立
《漢語大詞典》:
地动说(地動説)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学说。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
:“ 格理莱 倡地动说, 达尔文 说进化论,摇动了宗教、道德的基础,被攻击原是毫不足怪的。”
分類:
地球
旋转
学说
日
《國語辭典》:
大陆漂移说(大陸漂移說)
拼音:
dà lù piāo yí shuō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所提出,他透过比对各大陆之间古气候、古生物、岩层、地质构造以及大陆边缘形状,认为现今的大陆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古大陆,后来因大规模相对运动而分裂成数块,成为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
分類:
解释
地壳运动
分布
演变
学说
《漢語大詞典》:
地圆说(地圓説)
以大地为球形的学说。相传为古 希腊 人 亚诺芝曼德 、 毕达哥拉斯 及 挨拉托色尼 所首创。至16世纪初, 葡萄牙 人 麦哲伦 绕地球一周,18世纪 英国 科学家 牛顿 以力学理论证明太阳系中各行星之形状,此学说遂为世人所公认。
分類:
大地
学说
希腊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