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8
词典
9
分类词汇
209
共218,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说论
遗学
一家之言
邪魔外道
为我
一家
吾道
文学
学道
至道
道义
学术
儒术
盖天
异端
《漢語大詞典》:
说论(説論)
(1).学说。 汉
冯衍
《显志赋》
:“燔 商鞅 之法术兮,烧 韩非 之説论。”
(2).辩论。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明明与他説论,看这话是该説的不该説的!”
分類:
学说
辩论
《漢語大詞典》:
遗学(遺學)
指前人留下的学说。
《
汉书·刘歆传
》
:“传问民间,则有 鲁国 桓公 、 赵国 贯公 、 胶东 庸生 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 元 刘固
《书事》
诗:“ 朱 张 遗学有经纶,不是清谈误世人。” 清
刘大櫆
《〈东皋先生时文〉序》
:“迄於今,承袭舛讹,先民之遗学,扫地尽矣。”
分類:
前人
留下
学说
《國語辭典》:
一家之言
拼音:
yī jiā zhī yán
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宋。
陆游
〈
贺黄枢密启
〉:「凛然一家之言,发乎千载之閟。」也作「一家之论」、「一家之学」、「一家之说」、「一家言」。
分類:
一家之言
独特
特见
见解
自成一家
学说
论著
《國語辭典》:
邪魔外道
拼音:
xié mó wài dào
妨害正道的邪说和教派。语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后比喻妖魔鬼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后亦比喻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行径。《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也作「邪门外道」。
分類:
不好
妖精
不纯
旁门左道
纯正
鬼怪
途径
学说
文字
《國語辭典》:
为我(為我)
拼音:
wèi wǒ
一种个人主义学说,战国杨朱主此。《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分類:
为我
杨朱
主张
学说
《國語辭典》:
一家
拼音:
yī jiā
1.每个人、一个人。《水浒传》第三回:「陈达、杨春赶上,一家一朴刀,结果了两个性命。」
2.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回:「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著将军哩。」
分類:
一家
数量
一人
家学
时生
学说
家族
一户
流派
人家
企业
以谓
三夫
无分
彼此
《漢語大詞典》: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
《论语·里仁》
:“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
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
:“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
:“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分類:
学说
主张
《國語辭典》:
文学(文學)
拼音:
wén xué
1.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分類:
儒生
学校
官名
文才
文章
儒家
儒家学说
博学
家学
才学
学说
经籍
塑造
狱讼
造形
东观
形象
文书
学问
州郡
四科
反映
文件
映现
王国
现实
四门学
艺术
文学
称文
《國語辭典》:
四科
拼音:
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分類:
四科
诗文
人品
高宗
四等
时举
举荐
科目
东观
德行
行举
人才
奏议
四条
书论
四门学
言语
标准
政事
天民
孝悌
儒学
诗赋
力行
文学
大人
玄学
儒术
史学
强直
《國語辭典》:
学道(學道)
拼音:
xué dào
职官名。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的官。也称为「学政」。
分類:
学道
学习
学政
道行
学仙
儒家
家学
学佛
学说
仁义
礼乐
乐之
《國語辭典》:
学政(學政)
拼音:
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分類:
教育
提督
督学
学政
中叶
《國語辭典》:
至道
拼音:
zhì dào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5~997)。
分類:
至道
最好
原则
学说
极精
精深
准则
深微
道德
微妙
道理
政治
治制
制度
道术
《國語辭典》:
道义(道義)
拼音:
dào yì
道德和正义。宋。
欧阳修
朋党论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分類:
道义
学说
道德
阐明
阐明义理
说和
德义
明义
和正
义理
主张
修道
宗旨
所在
《國語辭典》:
学术(學術)
拼音:
xué shù
一切学问的总称。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宁因负薪。」
分類:
学术
学问
学习
法术
观点
教化
治国
学风
系统
主张
本领
学识
学说
专门
《國語辭典》:
儒术(儒術)
拼音:
rú shù
儒家的学术思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
分類:
儒术
儒家
原则
学说
思想
《漢語大詞典》:
盖天(蓋天)
我国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认为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着的盘子。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其东升西没是由于近远所致,不是没入地下。
《
晋书·天文志上
》
:“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蔡邕 所谓
《周髀》
者,即盖天之説也。其本 庖牺氏 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 周公 受於 殷高 , 周 人志之,故曰
《周髀》
。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分類:
盖天
天体
学说
天像
斗笠
《國語辭典》:
异端(異端)
拼音:
yì duān
1.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唐。玄宗〈
孝经注序
〉:「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2.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分類:
异端
意外
异志
自居
分离
外事
一端
无关紧要
儒家
事端
正统
离心
事物
学说
见解
组织
学派
异己
观点
教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