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舍  拼音:sān shè
1.九十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三座星宿的位置。《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舍。」《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3.宋代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合称「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条件,由外舍升内舍,再由内舍升上舍。见《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
《漢語大詞典》:三舍生
宋 代行三舍法时,太学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称“三舍生”。宋史·选举志三:“三舍生皆繇升贡,遂罢国子监补试。”
《國語辭典》:上舍  拼音:shàng shè
1.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至内舍与上舍,逐级而升级上。
3.明、清时称监生为「上舍」。《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即时去请刘斋长、何上舍到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可叫他来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上舍名积字善甫,千万!」
《国语辞典》:学分(学分)  拼音:xué fēn
量词。计算学科分量的单位。通常以每一学期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如:「这门课共有三学分。」
《国语辞典》:补修(补修)  拼音:bǔ xiū
1.修理、修补,使受损害的物品能够继续使用。如:「补修房屋」。
2.学生补行修习该修的学科或学分。如:「他还要补修三个学分才能毕业。」
《國語辭典》:外科  拼音:wài kē
临床医学的一大分支。主要处理身体的急性损伤,以及一些非手术治疗不可的慢性疾病。相对于内科而言。
《漢語大詞典》:图论
用数学方法研究“图”的一门新兴数学分支。所谓“图”,是指由一些点及连接其中某些点的线段构成的图形,用来表示具有某种二元关系的集合,因此它是处理离散数学模型的一种有力工具。图论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关于七桥问题的研究。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迅速发展。与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有密切联系,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國語辭典》:学区(學區)  拼音:xué qū
为便于学生就读学校而划分的区域。如:「本校的学区包括信义区全部和大安区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优校(優校)
宋 代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内舍生考校成绩获得优等,称优校。优校生经舍试即可任官。 宋 叶适 《陈民表墓志铭》:“初,君戒其子曰:‘昔人患进士浮靡,议罢之……今靡岁月,捐父母,弃室家,以争优校,可乎?’”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成均旧规》:“如内舍优校人,又中上舍试优等,以优中优,皆是释褐,不拘名数,先赐进士出身。” 元 李有 《古杭杂记》:“ 易祓 , 潭州 人,以优校为前廊。久不归,妻作《一剪梅》词寄云。”
《漢語大詞典》:光解
靠辐射能(如光)作用的化学分解或解离
使受到光解
《国语辞典》:当掉(当掉)  拼音:dàng diào
成绩不及格,未能取得学分。如:「他这门课缺课太多,学期终了时,被老师给当掉了。」
《国语辞典》:研究生  拼音:yán jiù shēng
大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或修毕本科相关的学分,通过研究所招生考试,进一步研究高深学问的学生。可分为硕士班与博士班两级。
《漢語大詞典》:学分制(學分制)
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例如,凡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以每周上课一课时,读满一学期并经考试及格者为一学分;不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如实验、实习,以每周上课二、三课时为一学分。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
《國語辭典》:消化酶  拼音:xiāo huà méi
对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具有消化作用的酶,由消化腺所分泌。
《国语辞典》:工程分析  拼音:gōng chéng fēn xī
运用科学分析原理与程序,分析、揭示一工程系统、机器之性质或状态,并对失效或不合理部分予以改善之方法。
《国语辞典》:学分费(学分费)  拼音:xué fēn fèi
修习学分所须缴纳的费用。如:「大学推广部的课程不用学费,只需缴交学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