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季雍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定三年(1262)任江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二一
吴季子,字节卿,号裕轩,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登宝祐四年进士第。景定初,为文林郎、差充沿江制置大使司干办公事,累迁国子监丞。著有《大学讲义》。见《景定建康志》卷二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五一、《全宋词》卷五。
蒋季忠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定三年(1262)任全州知州,五年满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新昌人,字季渊,号默翁。俞瑞弟。理宗开庆进士。历监察御史,奏三疏,痛陈时病,皆未采纳。改官大理少卿,不就。宋亡,杜门讲学,私淑朱熹之学,学者称为致曲先生。卒年八十。有《六经审问》、《离骚审问》、《韩文举隅集》。
宋登科记考
一名公淅。字季渊,号默翁、致曲先生。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季夷。宋亡不仕,杜门著书,受家学,治《》、《春秋》,躬耕孝养。尝从陈嵩伯讲学。有《蜡台稿》。
全宋诗
汪灏,字季夷。樊卿子,瀚兄。度宗咸淳中预乡荐,宋亡,杜门著书。有《蜡台稿》,已佚。事见《剡川诗钞》卷一一。
李用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平江人,字季简。度宗咸淳七年进士。平生以范仲淹、魏了翁自励。初授潭州教授,务以礼义教人。用汪立信荐知潭州,寻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5—1298 【介绍】: 宋元间庆元府鄞县人,字季源。袁韶孙。七岁通《》、《》、《春秋》。宋临安尹马光祖辟为掾,以敏达闻。宋度宗咸淳中起为建康通判。入元,授朝列大夫,同知邵武路总管府事,改温州,以疾辞。成宗大德初,改处州,命下已卒。
赵若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德祐元年(1275)任宗正寺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颍州太和人,字季立。世祖至元中荐授瑞金县学教谕,历梅州学正、广州路学教授,瑞金县尹。官至赣州路推官。卒年九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35 【介绍】: 元南安人,字季谟,号古直。六岁通《大学》、《论语》大义。长有文名。成宗大德初,以荐授漳州路儒学正。以《太极图》两铭合而讲之,听者悦服。改福州路三山书院山长,后以平江路儒学教授致仕。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谟,号古直,晋江人。宋咸淳中,礼部奏赋第四,未赴廷试。元大德中,以荐授漳州路学正,改三山书院山长。至治中,以平江路儒学教授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饶州德兴人,字季真。董鼎子。为胡一桂弟子,潜心学问,尤邃于《》。有《周易会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东莞人,字子友。从李昴英游,仕宋季,后弃官归。厓山之战宋亡,恸哭成疾,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有《兰斋集》。
全宋诗
何文季,字子友,东莞(今属广东)人。从李昴英游。尝出仕,宋末弃官归。及厓山之变,遂隐卧不出。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著有《兰斋集》,已佚。《宋东莞遗民录》卷下有传。今录诗二十三首。
全粤诗·卷四九
何文季,字子友。东莞人。少时以孝友闻,重节义,志尚卓特。曾从师李昴英,学行弘正,学者尊之。宋末出仕,后弃官归。厓山之变,恸哭成疾,遂隐卧不出。闻人谈故国之事,则慷慨扼腕。惟与赵东山、陈大震等遗民相吟咏,以寓黍离之感。临终,诫子孙不得仕元。有《兰斋集》。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清郭文炳康熙二十八年《东莞县志》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1350 【介绍】: 元饶州安仁人,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尝从大宗师张留孙至大都见世祖。成宗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英宗至治间,留孙卒,授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工草书。有《看云集》。
元诗选
全节,字成季,号閒閒,饶州安仁人。世居寿枥山,有醴泉灵芝之瑞。生时丹光满室,七月能言,父梦神告曰:高仙托体尘中,不能留也。年十三,学道龙虎山,元世祖定江南,侍其师张留孙入见,命留禁近,赐号上卿。元贞初,制授冲素崇道法师南岳题点,寻加授玄德法师崇真万寿宫提点。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至治元年,留孙卒,二年,制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卒年八十二。閒閒历事六朝,出入禁闼,眷渥如一。封其父司徒饶国公,母饶国太夫人,名其乡曰「荣禄」,里曰「具庆」。初在京师,移植江南梅花,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晚又作环楹堂,布先天图画于壁,自题诗曰:「要知颜子如愚处,正是羲皇未画时。」御书「閒閒看云」四字赐之,因自号「看云道人」。所著旧有《瓢稿》、《代祠稿》,总名曰《看云集》,共二十六卷。吴伯清称其诗如风雷振荡,如云霞绚熳,如精金良玉,如长江大河,字字鸣国家之盛。谐于英茎咸韶之乐,固非寒陋困悴拂郁愤闷者之所可同也。
季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常熟人,字宗淳。成宗大德初授登仕郎。博雅好古,以识鉴称。仕至蕲州路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9 【介绍】: 元僧。绍兴人,俗姓李,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九岁能通《春秋》,十五岁受具戒。历主兴化教、园通、天竺灵山等寺。后退居云门,为云门三高之一。善诗,为文雄健有法,赵孟頫称之为僧中御史。有《内外集》。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和尚。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法师于杭之兴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闻湛堂主南竺往依焉。凡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圮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第一座摄众规范。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世又称为云门三高。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若至持锡叩岩祷曰。苟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言讫泉涌出渊冷渐盈。时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桧。命之曰再来泉。复退隐云门。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若避去。若斥曰。难可苟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众遁若独危坐。贼众入其舍。若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无算。若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等若干人。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允若。字季蘅。自号浮休子。族相里氏。越人也。代为簪缨。师生有绝尘之趣。初为童子。给侍云门元上人。十五圆具。为大僧。至虎林。谒恢大山于兴福。自是习天台教。湛堂澄公。主南天竺。师与焉。声入心通。知解日至。湛堂甚器之。既出世净圣矣。湛堂念之弗置。招之徕归。请居第一座。摄众千馀人。持规峻整。经其指示。多所悟入。泰定中。行宣政院。请主兴化。当是时。倡道杭之南北两山者。若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与师皆有重望。人称为佛海会中四天王。居亡何退居云门。视荣名利养。恬不屑意。翱翔岩壑间。时同断江恩师休耕逸师。临风笑咏。不知夕阳之在树。君子又目之。为云门三高师。前后凡四座道场。教雨所及。如甘露醍醐。饮者心泰然。终以云门为归。筑深居精舍。以法华观慧三昧。为暮年净行。会天下大乱。于戈纷扰。法师与之。遇胁以白刃。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因遇害。白乳溢出于地。寿八十。腊六十有五。兵退阇维之。获舍利如菽者无算。瘗于云门山之麓。师风度简远。暮年神气完固。刘伯温。称其诗文古雅峻洁。而有奇风。故一时名。公卿咸倾倒焉。师素履之美。虽不获考。终命而定业所制。在古贤圣或未免。初无伤乎道德之崇高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闻湛堂主南竺,往依焉。凡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𧏙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恩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首座,摄众规范。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师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又称为云门三高。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若至,持锡叩岩,祷曰:“茍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言讫,泉涌出,渊泠渐盈。时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桧,命之曰“再来泉”。后退隐云门,筑精舍,专脩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若,避去。若斥曰:“难可茍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众遁,若独危坐,贼众入其舍,若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无算。若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十人。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