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留树
剑悬
挂剑坟前
宝剑悬
思挂剑
延陵心
挂延陵
延陵轻宝剑
把剑觅徐君
带邱墓
带丘墓
留墓剑
宝剑非所惜
挂坟松
挂剑酬知己
挂徐君剑
剑挂宰上
结交期一剑
留剑
送剑
相酬无宝剑
延州空挂
把剑觅徐
宝剑赠君
人情挂剑
树头千金剑
信义高吴季
延陵件
赠墓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相关人物
歌唐虞
歌遗民
相关人物
季札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典故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号三匝
相关人物
孔子
季札
参考典故
延陵葬子
《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匝也。」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匝也。」
《新校本宋书》卷六十八
史臣曰:襄阳庞公谓刘表曰:「若使周公与管、蔡处茅屋之下,食藜藿之羹,岂有若斯之难。」夫天伦由子,共气分形,宠爱之分虽同,富贵之情则异也。追味尚长之言,以为太息。
史臣曰:襄阳庞公谓刘表曰:「若使周公与管、蔡处茅屋之下,食藜藿之羹,岂有若斯之难。」夫天伦由子,共气分形,宠爱之分虽同,富贵之情则异也。追味尚长之言,以为太息。
例句
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韩愈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一作之官)其后家亦遣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一作之)山下蒙恩还朝(一作今)过其墓留题驿梁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0~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典故
相关人物
季札辨
季札听歌
相关人物
季札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简释
季札听歌:指欣赏乐舞。唐韩翊《宴吴王宅》:“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
典故
相关人物
季子邑
相关人物
季札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49~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例句
清风季子邑,想见下车时。 刘长卿 送李挚赴延陵令
典故
相关人物
君子墓
延陵葬子
相关人物
孔子
季札
《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也。」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也。」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武进县地。为季札封地。(2)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汉成帝的墓地在此。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漢語大詞典》:侨吴(僑吴)
春秋 郑 子产 (名 侨 )和 吴 季札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带,雅貺或比于 侨 吴 ;荆釵布裙,高义每符于 梁 孟 。”参见“ 侨札 ”。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漢語大詞典》:逢贤把赠(逢賢把贈)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寳剑以过 徐君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於 晋 ,故反则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 吴国 之寳,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 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 徐君 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於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坵墓。’”后以“逢贤把赠”为咏剑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咏剑》套曲:“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
《漢語大詞典》:悬剑(懸劍)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