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77,分7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孟彦深(字 士源 )
甄济(字 孟成 )
孟皞
孟云卿(行第 九 )
张滂(字 孟博 )
许孟容(字 公范 行第 五 宪 )
孟郊(字 东野 贞曜先生、贞矅先生 行第 十二 )
孟华
孟元阳( 赵国公 )
孟翔
封孟绅(别称 封孟对、封孟封、封孟申 )
孟简(字 几道 行第 十六 )
潘孟阳( 康 )
孟光
其它辞典(续上)
孟匡明(别称 孟匡朝 )孟彦深(字 士源 )
甄济(字 孟成 )
孟皞
孟云卿(行第 九 )
张滂(字 孟博 )
许孟容(字 公范 行第 五 宪 )
孟郊(字 东野 贞曜先生、贞矅先生 行第 十二 )
孟华
孟元阳( 赵国公 )
孟翔
封孟绅(别称 封孟对、封孟封、封孟申 )
孟简(字 几道 行第 十六 )
潘孟阳( 康 )
孟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无极人,字孟成。玄宗天宝中,以左拾遗召。以安禄山荐,授试大理评事,充范阳掌书记,居府中,议论正直。后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呕状,佯不支。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以实病告。东都平,肃宗馆之于三司,使令受伪命官瞻望,以愧彼心。授秘书郎。宝应初,拜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授著作郎、兼侍御史,终于襄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84 【介绍】: 唐相州人。代宗初,官于湖南。大历四年,自汝州刺史拜京兆尹。六年,为左散骑常侍。封平昌县子。九年,奉敕主祭恒岳。十年,出为华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自尚书右丞出为泾州刺史。四年,自左散骑常侍出为福建观察使。卒于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或725—? 【介绍】: 唐德州平昌人。玄宗天宝时试进士不第。代宗时官校书郎。工诗,长于五古。与薛据相友善,杜甫、元结等亦甚爱重之,元结编《箧中集》,收有其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 排行九,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天宝中辞家应举,不第。代宗永泰初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不久客游南海,大历初流寓荆州,后又漂泊广陵,平生栖栖南北,仕途失意。生平散见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二。曾与元结、杜甫、薛据、韦应物交游。云卿关心民瘼,词气怨恻,工五言诗。元结编《箧中集》,入选孟诗最多。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选其诗六首,评曰:“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当今古调,无出其右。”《全唐诗》存诗1卷。唐诗汇评
孟云卿(约725-?),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天宝中应进士试落第。永泰二年,为校书郎,将往南海,元结以诗文送之。大历中,流寓荆州、广陵等地。八年犹在世。云卿诗祖迷陈子昂、沈千运,注重反映现实,为时所重。乾元三年,元结编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箧中集》,云卿诗亦入选。《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800 【介绍】: 唐贝州清河人,字孟博。起家唐安郡参军。代宗大历初,以大理司直充河运使判官,授高陵令。十四年,改库部员外郎,充监仓库使。德宗建中初,贬抚州司马,后移婺州长史、袁州刺史,有政声。贞元六年,改司农少卿,知太仓出纳。八年,迁户部侍郎,兼诸道盐铁转运使。除卫尉卿。十一年,贬汀州长史。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滂。德宗朝官盐铁使。忤裴延龄左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818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公范。举进士甲科。德宗贞元时,累迁兵部郎中、给事中,曾上奏反对提升贪暴敛财之齐总为衢州刺史。宪宗元和初,任尚书右丞。四年,拜京兆尹。神策吏李昱借民钱不还,孟容收捕之,克日命还,不及期当死。帝令释昱,孟容上疏极言不可。自此豪右敛迹,威望大震。后为兵部、吏部侍郎,终官东都留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818 字公范,排行五,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家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代宗大历十一年(776)登进士第,后又明经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迁给事中,以驳回德宗诏书,为权德舆所赏识。宪宗元和四年(809)为京兆尹。七年以本官知贡举,能抑浮华、择才艺,颇著令誉。官至尚书左丞,卒谥宪。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元和姓纂》卷六。《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举进士甲科。又第明经。授校书郎。累拜太常少卿。宪宗朝迁尚书左丞。拜东都留守。元和十三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1—814 【介绍】: 唐湖州武康人,生于昆山,字东野。少隐居嵩山。性狷介,与韩愈友善。年四十五、六方登进士第。后调溧阳尉。郑馀庆为东都留守,署为水陆转运判官。后馀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工诗,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岛”,又以诗风瘦硬,有“郊寒岛瘦”之说。卒,张籍私谥贞曜先生。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1—814 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少隐嵩山,称处士。德宗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十六年任溧阳县尉,抑郁不得志,遂辞官。曾任河南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宪宗元和九年(814),因山南西道节度使郑馀庆奏,迁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时暴死途中。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友人张籍等私谥贞曜先生。生平详见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有近人夏敬观《孟郊年谱》、今人华忱之《孟郊年谱》,后者较完备。孟郊早年居湖州,曾参加僧皎然组织之“诗会”(见《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醉会中赠郑方回》等),其诗歌思想受皎然影响甚巨。诗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之开派者。其诗可以德宗贞元八年(792)长安应试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由隐而仕,诗亦要求有为而作,诗歌基调积极明快,步武盛唐。后期仕途蹭蹬,遂由言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其诗反映社会生活较广泛,或歌吟生民疾苦,或指斥藩镇割据,均体现其“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读张碧集》)之主张。大部分诗则抒写一己之穷苦情怀,与贾岛诗有类同处,故有“郊寒岛瘦”之称(见苏轼《祭柳子玉文》)。“寒”既指其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之美,韩愈称之为“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诗集10卷,明凌濛初刻《孟东野诗集》,载有宋人国材、刘辰翁评语。今人华忱之点校之《孟东野诗集》较完备。注本有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韩泉欣《孟郊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5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邠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十六年,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多废吏事,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竟辞官归。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武协律郎。九年,余庆出镇兴元,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行次阌乡,暴疾年。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矅先生。郊一生到意为诗,长于五古、乐府。与韩愈、张籍、李翱、卢仝等友善,名重于时。北宋宋敏求编有《孟东野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卷。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年五十始第进士。调溧阳尉。郑馀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年六十四。张籍谥之曰贞曜先生。
作品评论
韩愈《送孟东野序》
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它浸淫乎汉氏矣。因话录
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文公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诗人主客图
清奇僻古主:孟郊。唐摭言
孟效……工古风,诗名播天下,与李观、韩退之为友。新唐书本传
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中山诗话
孟东野诗,李习之所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不欢。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可谓知音。今此传郊集五卷,诗百篇。又有集号《咸池》者,仅三百篇,其间语句尤多寒涩,疑向五卷是名士所删取者。东野与退之联句诗,宏壮博辩,若不出一手。王深父云:“退之容有润色也。”《王直方诗话》
李希声语余曰:孟郊诗正如晁错为人,不为不佳,所伤者峻直耳。临汉隐居诗话
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童蒙诗训》
徐师川问山谷云:“人言退之、东野联句,大胜东野平日所作,恐是退之有所润色。”山谷云:“退之安能润色东野?若东野润色退之,即有此理也。”《菪溪诗话》
孟郊诗最淡且古,坡谓“有如食彭越,竟日嚼空螯”。退之论数子,乃以张籍学古淡,东野为天葩吐奇芬,岂勉所长而讳所短,抑亦东野古淡自足,不待学耶?彦周诗话
东坡《祭柳子玉》文:“郊寒岛瘦,元轻白俗。”此语具眼。岁寒堂诗话
退之于籍、湜辈,皆儿子畜之,独于东野极口推重,虽退之谦抑,亦不徒然。世以配贾岛而鄙其寒苦,盖未之察也。郊之诗,寒苦则信矣,然其格致高古,词意精确,其才亦岂可易得!唐诗纪事
李翱荐郊于张建封云:“兹有平昌孟郊,贞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郊之五言诗,其有高处,在古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两谢。”韩愈送郊诗曰:“作诗三百首,杳默《咸池》音。”彼二子皆知言也,岂欺天下之人哉!《臞翁诗评》
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邪?诗道木正大,孟效自为之限阻耳。后村诗话
孟生纯是苦语,略无一点温厚之意,安得不穷?此退之所以欲和其声欤!后村诗话
孟诗亦有平淡闲雅者,但不多耳。诗林广记
朱文公云:孟郊吃饱了饭,思量到人不到处。滹南诗话
郊寒白俗,诗人类鄙薄之,然郑厚评诗,荆公、苏、黄辈曾不比数,而云乐天如柳阴春莺,东野如草根秋虫,皆造化中一妙,何哉?哀乐之真,发乎情性,此诗之正理也。唐诗镜
孟郊语好创造,然多生强,不成章趣。人谓郊寒岛瘦,余谓郊拙岛苦。唐诗归
钟云:东野诗有孤峰峻壑之气,其云郊寒者,高则寒,深则寒也。忽作贫寒一例看。谭云:诗家变化,自盛唐诸家而妙已极,后来人又欲别寻出路,白不能无东野、长吉一派。《唐诗类苑序》
东野苦心,其诗枯瘠。唐音癸签
韩公甚重郊诗,评者亦尽以为韩不及郊。独苏长公有诗论郊云:“未足当韩豪。”后元遗山诗亦云:“东野悲呜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卧元龙百尺楼。”详二公之指,盖亦论其大局欤!不可不知。《诗源辨体》
东野五言古,不事敷叙而兼用兴比,故觉委婉有致,然皆刻苦琢削,以意见为诗,故快心露骨而多奇巧耳,此所以为变也。《诗源辨体》
东野诗诸体仅十之一,五言古居十之九,故知其专工在此,然其用力处皆可寻摘,大要如连环贯珠,此其所长耳。《诗源辨体》
古人自许不谬。东野诗云:“诗骨耸东野,诗涛浦退之。”以涛归韩,以骨自许,不谬。但退之非不足于骨,而东野实不足于涛。如东野《峡哀》十首,语亦奇险,然无退之之才,故终不足于涛。《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中唐诸君子各有矫时易俗之志,因其质之所近,而以一体自见焉。东野之气悲,气悲则非激越吞吐之间,不足以展其概,故于五古为最近也,说诗晬语
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崚,元气不无斫削耳。以郊、岛并称,铢两未敌也。元遗山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搂。”扬韩抑孟,毋乃太过?《唐诗别裁》
东坡目为“郊寒岛瘦”,岛瘦固然,郊之寒过求高深,邻于刻削,其实从真性情流出,未可与岛并论也。剑溪说诗
孟郊诗笔力高古,从古歌谣、汉乐府中来,而苦涩其性也,胜元、白在此,不及韦、柳亦在此。剑溪说诗
郊诗类幽愤之词,读之令人气塞。《四库全书总目》
郊诗托兴深微,而结体古奥,唐人自韩愈以下,莫不推之。《瀛奎律髓汇评》
(孟郊)刻意苦吟,字字沉着。苦语是东野所长。石洲诗话
谏果虽苦,味美于回。孟东野诗则苦涩而无回味,正是不鸣其善鸣者。不知韩何以独称之?且至谓“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亦太不相类,此真不可解也。苏诗云:“那能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乃定评不可易。《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孟东野蜇吻涩齿,然自是盘餐中所不可少。北江诗话
孟东野诗,篇篇皆似古乐府,不仅《游子吟》、《送韩愈从军》诸首已也。即如“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魏晋后即无此等言语。昭昧詹言
姜坞先生曰:笔瘦多奇,然自是小。如《谷梁》,孟郊诗是也,大家不然。昭昧詹言
孟东野出于鲍明远,以《园中秋散》等篇观之可见。但东野思深而才小,篇幅枯隘,气促节短,苦多而甘少耳。养一斋诗话
每读东野诗,至“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短松鹤不巢,高石云始栖。君今潇湘去,意与云鹤齐”。“江与湖相通,二水洗高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诸句,顿觉心境空阔,万缘退听,岂可以寒俭目之!……其《送别崔寅亮》云:“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词意圆到,岂专于愁苦者哉!《艺概•诗概》
昌黎、东野两家诗,虽雄富清苦不同,而同一好难争险。惟中有质实深固者存,故较李长吉为老成家数。《艺概•诗概》
孟东野诗好处,黄山谷得之,无一软熟句;梅圣俞得之,无一热俗句。《湘绮楼论唐诗》
东野用思艰涩,同于昌谷,时有嘲讽;然千篇一格,近于隘者,固非大家。《岘佣说诗》
孟东野奇杰之笔万不及韩,而坚瘦特甚。譬之偪阳之城,小而愈固,不易攻破也。东坡比之“空螯”,遗山呼为“诗囚”,毋乃太过!《岘佣说诗》
孟郊、贾岛并称,谓之“郊寒岛瘦”。然贾万不及孟,孟坚贾脆,孟探贾浅故也。《东目馆诗见》
东野五言能兼汉魏六朝体,真苦吟而成,其刿目鉥心,致退之叹为咸池音者,须于句法、骨力求之,不然退之拔鲸牙乎,何取乎憔悴枯槁?《东目馆诗见》
许彦周曰:东野可爱不可学,亦非仅言其凄戾。余谓高妙简古,直是难学,惟遗物而立于独者近之。《东目馆诗见》
东野清峭、意新、音脆、最不凡,亦少疲薾语。乌得以“寒”概之,殆以退之雄崛相形耳。《诗法萃编》
阆仙、东野并擅天才,东野才力尤大,同时惟昌黎伯与相敌,观集中联句诗可见,两人生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而东野古诗神旺兴来,天骨开张之作,不特追逐李、杜,抑且希风汉京。三唐诗品
(孟郊)与韩退之、李长吉同源,而镌容露骨,故与阆仙有寒瘦之讥,而语重意𠆻,固可针砭浮靡。七言苍劲,有明远之风。《瓶粟斋诗话》
孟东野诗源出谢家集中,如《献襄阳于大夫》及《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游枋口柳溪》诸作,时见康乐家数,特其句法出之镵刻耳。洪北江评东野诗,以为篇篇似占乐府,非确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初事李宝臣为府官属。德宗时王武俊斩李惟岳,遣华至京师陈事,召对称旨,擢检校兵部尚书。后辞武俊还恒州,闭门谢客。武俊称王,授华礼部侍郎,不受,呕血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 【介绍】: 唐人。起陈许军中。屯田西华,盛夏著草鞋立稻田中,须役者退而后就舍,故其田岁稔,军中足食。吴少诚攻许州,以守城有功,诏拜陈州刺史。宪宗元和初迁河阳节度使,入为右羽林统军,封赵国公。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4 【介绍】: 唐德州平昌人,字几道。孟诜曾孙。擢进士、宏辞科。累迁仓部员外郎。宪宗元和中拜谏议大夫。出为常州刺史,疏水溉田。召为给事中,累迁户部侍郎,加御史中丞。坐赃,左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3 字几道,排行十六,郡望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祖籍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寓居吴中。德宗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辞科。累官至司封郎中。宪宗元和四年(809)超拜谏议大夫、知匦事。以论事忤旨,出为常州刺史。历浙东观察使、户部侍郎、山南东道节度使。坐贿赂宦官,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穆宗即位,贬吉州司马。卒于太子宾客分司任。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咸淳毗陵志》卷七。《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全唐文·卷六百十六
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人。举进士。登宏词科。元和中累官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长庆三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5 【介绍】: 唐人。潘炎子。少以父荫进,旋登博学宏辞科。累官兵部郎中。德宗贞元末,以王绍荐,权知户部侍郎。杜佑判度支,奏为副。宪宗立,诏驰驿江淮视财赋,加盐铁转运副使。孟阳气豪权重,随从三、四百人,但务游赏,留连倡乐,至盐铁运院,广纳财贿,补吏职而已。使还,罢为大理卿,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以武元衡荐,复以户部侍郎召判度支。不拘小节,居第华峻,性喜宴,人多指怒之。卒谥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5 信都(今河北冀州)人。以父炎荫入仕,又登博学宏辞科,补渭南尉。历户部、兵部郎中、浙西观察副使。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权户部侍郎。永贞元年(805)八月宣慰江淮,广纳财贿,颇失人望。宪宗元和元年(806)罢为大理卿。三年,出为华州刺史。次年代严砺为东川节度使,“贪墨过砺”(元稹《叙奏》)。八年复为户部侍郎,后以左散骑常侍卒,谥康。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曾与权德舆、张荐唱和。《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孟阳。礼部侍郎炎子。登博学宏词科。元和初为大理卿。终左散骑常侍。赠兵部尚书。谥曰康。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在台州,作诗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