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晋·张湛注:「夸娥氏,传记所未闻,盖神力者也。」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晋·张湛注:「夸娥氏,传记所未闻,盖神力者也。」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列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于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于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
典故
孙子兵出奇
《孙子·兵势篇》~6~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26~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典故
相关人物
五危
相关人物
孙子
《孙子·九变》~57~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危,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危,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例句
二乱岂由明主用,五危终被佞臣弹。 张道古 上蜀王
《國語辭典》:孙子(孫子) 拼音:sūn zǐ
1.子孙。《诗经。大雅。皇矣》:「既受帝祉,施于孙子。」《乐府诗集。卷八。郊庙歌辞八。晋。傅玄。征西将军登歌》:「假我皇祖,绥予孙子。」
2.人名。即孙武,参见「孙武」条。
3.书名。春秋孙武撰,一卷,十三篇。乃古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百代谈兵之祖,被推崇为兵经。注本甚多,宋吉天保集何延锡、张预等十家为孙子十家注。也称为「孙子兵法」。
2.人名。即孙武,参见「孙武」条。
3.书名。春秋孙武撰,一卷,十三篇。乃古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百代谈兵之祖,被推崇为兵经。注本甚多,宋吉天保集何延锡、张预等十家为孙子十家注。也称为「孙子兵法」。
《國語辭典》:孙子(孫子) 拼音:sūn zi
称谓:(1)称儿子的儿子。《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赵爷今年五十九岁,两个儿子,四个孙子。」《红楼梦》第三九回:「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2)泛称儿女的子女。如:「老寿星呵呵的笑说:『我一共有十个儿女,五十个孙子。』」
《高级汉语词典》:外孙子 拼音:wài sūn zi
女儿的儿子
《国语辞典》:公公向孙子磕头(公公向孙子磕头) 拼音:gōng gong xiàng sūn zi kē tóu
(歇后语)岂有此理。如:「要我向它道歉?岂不要公公向孙子磕头──岂有此理。」
分类:歇后语
《國語辭典》:愚公 拼音:yú gōng
神话传说中欲移太形、王屋二山的老人。参见「愚公移山」条。后用以比喻看似愚笨,实则具有坚忍毅力,不怕挫折的人。宋。辛弃疾 玉楼春。青山不会乘云去词:「青山不会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