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完全花  拼音:wán quán huā
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均存在的花,称为「完全花」。若缺少其一或二、三者,则称为「不完全花」。
《国语辞典》:完全叶(完全叶)  拼音:wán quán yè
叶片、叶柄、托叶均存在的叶,称为「完全叶」;缺乏其中之一或二者,则称为「不完全叶」。
《国语辞典》:唯实论(唯实论)  拼音:wéi shí lùn
一种主张客观事物有其真实的存在,并非决定于人类主观认识活动的理论。
《国语辞典》:厌气菌(厌气菌)  拼音:yàn qì jùn
泛指在无自由氧气分子存在的环境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若存在于人体,会引起严重的感染症。现已开发出利用厌气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做为生存、繁殖的营养,并产生沼气能源,可用来发电。也称为「厌氧菌」。
《国语辞典》:三自性  拼音:sān zì xìng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所认为的一切存在的三种状态:因执著而产生的幻相,即遍计所执自性;由条件构成的现象,即依他起性;绝对的真实,即圆成实性。《成唯识论》卷八:「三种自性皆不远离心、心所法。」
《国语辞典》:实在论(实在论)  拼音:shí zài lùn
哲学上的一种学说,主张外在的事物与关系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不依托主观的认识能力而存有,且认为一般的概念是真实存在与永恒的。
《国语辞典》:生物能  拼音:shēng wù néng
中医上指气,是存在活体内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能。
《國語辭典》:甘油  拼音:gān yóu
一种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黏稠液体。有甜味,是从油质、脂肪或糖浆分解而成,可作防腐剂及化妆剂的制造原料。也称为「洋蜜」。
《漢語大詞典》:呒不(嘸不)
(1).方言。不存在。 刘半农 《瓦釜集·只有狠心格老子》诗:“只有狠心格老子,呒不狠心格娘。”
(2).方言。不及。 刘半农 《瓦釜集·五六月里天气热旺旺》:“我莳秧勺麦呒不你送饭送汤苦。”
《國語辭典》:功成不居  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本指顺应自然的存在,不占为己有。语本《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后引申为建立了功劳而不归功于自己。唐。白居易与崇文诏〉:「威力无暴,功成不居。」《清史稿。卷四○五。曾国藩传》:「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國語辭典》:各有千秋  拼音:gè yǒu qiān qiū
各有长处和特色或各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文明小史》第六○回:「诸君流芳遗臭,各有千秋。何必在这里头混呢?」
《漢語大詞典》:根据与条件
根据是决定事物存在、发展的内部原因,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根本矛盾和事物运动的根源;条件是制约和影响事物存在、发展的外部因素。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主要的或根本的决定作用,不同的根据决定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条件只有通过根据才能起作用。根据与条件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互相转化。
《漢語大詞典》:断茬(斷茬)
根绝,不复存在。《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仿佛煮酒多少,成了年景收成、日子好坏的标志……后来,这物件儿硬是断茬啦。”
分類:不复存在
《漢語大詞典》:非道德主义
一种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伦理学理论。如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要否认一切道德,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对此无能为力。
《國語辭典》:分子力  拼音:fēn zǐ lì
分子与分子相互间的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极小时,表现为斥力,当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但随距离进一步增大而很快减小,分子力是分子物质能够聚集为固体或液体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