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51,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问字
锦字
两字
识字
抚字
大字
小字
七字
奇字
十字
雁字
字画
三字
正字
题字
《國語辭典》:问字(問字)  拼音:wèn zì
汉朝时,刘棻尝从扬雄学作奇字。见《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后以问字比喻向人请教学问。宋。陆游 小园诗:「客因问字来携酒,僧趁分题就赋诗。」
《國語辭典》:锦字(錦字)  拼音:jǐn zì
织在锦上的字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唐。李白〈秋浦寄内〉诗:「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亦指优美的诗句。唐。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
分類:华美文辞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骈字类编》:两字(两字)
唐 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 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
分类:两字
《國語辭典》:识字(識字)  拼音:shì zì
认识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只是这班小孩子,一个个好模好样,也还觉得聪俊,怎得有个先生教他识字便好!」《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國語辭典》:抚字(撫字)  拼音:fǔ zì
抚育爱养子女,亦指良吏爱护人民。《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程文矩妻》:「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北齐书。卷二一。封隆之传》:「隆之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國語辭典》:大字  拼音:dà zì
1.通常指一方寸以上的字。相对于小字而言。《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但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
2.泛指普通文字。如:「他因为从小失学,所以大字识不得几个。」
《國語辭典》:小字  拼音:xiǎo zì
1.小名、乳名。如魏武帝小字阿瞒,蜀后主小字阿斗。《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燮慨然而叹,呼干小字曰:『别成,汝知吾必死邪?』」
2.小楷。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宋。米芾 海岳名言:「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
《漢語大詞典》: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國語辭典》:奇字  拼音:qí zì
王莽六书之一。据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改变而成。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國語辭典》:十字  拼音:shí zì
1.十个字。如:「十字格」。
2.像十字交叉的形状。如:「十字架」、「十字花科」。《晋书。卷三三。列传。何曾》:「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南朝梁。吴均〈行路难〉五首之三:「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
《漢語大詞典》:十字格
指五言律诗中颔联或颈联每联十字只描述一重意思。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梅圣俞 五言律诗,於对联中十字作一意处甚多。如《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鼓,惊鷺起寒汀。’……诗家谓之‘十字格’,今人用此格者殊少也。 老杜 亦有此格,《放船》诗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國語辭典》:字画(字畫)  拼音:zì huà
1.泛指书法和绘画作品。《镜花缘》第七二回:「众人因见亭内四壁悬著许多字画,收拾的十分精致……围著观看。」《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西卿自去招呼仆从,捲字画,藏骨董。」
2.文字的笔画。如:「他的名字字画简单。」
3.指写字的结构与线条。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之上》:「年来后生写字多破体……,盛唐及宋初诸公字画重厚,何尝破体,今或多或少,妄为增。」
《漢語大詞典》:三字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北史·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2).知制诰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3).指“莫须有”三字。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 河 。”参见“ 三字狱 ”。
《國語辭典》:三字狱(三字獄)  拼音:sān zì yù
宋朝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入狱,冤死于风波亭上。世人称为「三字狱」。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后比喻冤狱。清。康有为〈故四品卿街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候补知府谭君嗣同〉诗:「竟无三字狱,遂以诛董承。」
《國語辭典》:正字  拼音:zhèng zì
1.矫正字的结构、笔画,使合乎书写规范。
2.正体字,即标准字形。
3.指规范字。
4.指「正」字。因为笔画为五画,常借来计数。如:「他的得票数是五个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5.职官名。北齐始置,唐代因之,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國語辭典》:题字(題字)  拼音:tí zì
1.在书画、器物上写字。一般具有纪念或标示作用。如:「同学们在毕业照背面题字留念。」唐。卢照邻〈悲昔游〉:「题字于扶风之柱,系马于骊山之松。」
2.书画、器物上的署名或题款。如:「这幅画上的题字娟秀脱俗。」宋。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