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五声(五聲) 拼音:wǔ shēng
1.宫、商、角、徵、羽五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2.审理诉讼的五种方法。即辞、色、气、耳、目。《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3.语音学上指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
2.审理诉讼的五种方法。即辞、色、气、耳、目。《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3.语音学上指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
《國語辭典》:四等 拼音:sì děng
1.四种等级。如:「成绩考核等第,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流外官,以行能功过为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2.声韵学名词:(1)指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2)指等韵韵图上所分的四等。一、二等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四等界限说法不一,根据黄侃的说法,一、四等源自古音,二、三等为今变音。
2.声韵学名词:(1)指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2)指等韵韵图上所分的四等。一、二等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四等界限说法不一,根据黄侃的说法,一、四等源自古音,二、三等为今变音。
《漢語大詞典》:声均(聲均)
见“ 声韵 ”。
《國語辭典》:考据(考據) 拼音:kǎo jù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證」。
《漢語大詞典》:外言
(1).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郑玄 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新唐书·魏元忠传》:“令出入禁掖,使内言必出,外言必入,固将弄君之法,纵而不禁,非所以重宗庙、固国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咨尔臣工,当别男女,男理外事,内非所宜闻;女理内事,外非所宜闻。朕故特詔,继自今,外言永不准入,内言永不准出。”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按,“外言”指语音幽细。参阅 周祖谟 《问学集·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按,“外言”指语音幽细。参阅 周祖谟 《问学集·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
《漢語大詞典》:内言
(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清 赵翼 《悼亡》诗:“内言出梱先申警,侧室生儿信抚摩。”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 襄嚵侯建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音内言嚵菟。”又“ 猇节侯起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猇音内言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閒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谟 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 龚祖培 《内言、外言发覆》。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 襄嚵侯建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音内言嚵菟。”又“ 猇节侯起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猇音内言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閒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谟 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 龚祖培 《内言、外言发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