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咬字儿(咬字儿)  拼音:yǎo zì ér
旧剧演唱或念白时用反切法读字音,以别阴、阳、尖、团,使字音正确而清楚,称为「咬字儿」。
《漢語大詞典》:玄坛菩(玄壇菩)
“玄坛菩萨”的歇后语。歇后之“萨”与“杀”字音同。意谓杀掉。《野叟曝言》第六七回:“只贼道无恶不作,该有此报,只怕不到秋天就要玄坛菩了。”
《国语辞典》:谐声偏旁(谐声偏旁)  拼音:xié shēng piān páng
形声字音符。参见「形声偏旁」条。
《国语辞典》:单拼法(单拼法)  拼音:dān pīn fǎ
一个字音仅用一个注音符号拼成。可分为单用声母的,如国语中的ㄓ、ㄔ、ㄕ、ㄖ等;单用韵母的,如ㄧ、ㄨ、ㄩ、ㄞ、ㄟ、ㄠ、ㄡ等。如:「老师要学生举一个单拼法的例子。」
《国语辞典》:等韵(等韵)  拼音:děng yùn
一种分析汉字字音结构的方法。用图表配合声跟韵(后者包括等呼、声调等),以便容易拼出每个字的读音。
《国语辞典》:结巴子(结巴子)  拼音:jiē bā zi
湖南方言。指口吃,即说话不顺且有重覆字音的毛病。
《国语辞典》:三拼音  拼音:sān pīn yīn
国音中声符与结合韵符拼合而得的字音。如ㄉㄨㄛ、ㄅㄧㄝ等。
《漢語大詞典》:嗨子戏(嗨子戲)
戏曲剧种。因演唱先以“海”字音起腔而得名。流行于 安徽 、 河南 的部分地区。唱腔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打桃花》《站花墙》《王员外休妻》等。
《漢語大詞典》:呿陀
(1).梵字音译。《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中,有“呿”、“陀”二字。 元 吴莱 《夜听李仲宏说广州石门贪泉》诗:“乌文暎呿陀,器物穷雕鎪。”
(2).树名。
《漢語大詞典》:摄音(攝音)
音韵学名词。以一字音为代表,把收音相同的字与此字归为一类,称摄音或摄。分摄之法,肇端于 宋 司马光 切韵指掌图所分之二十图及 宋 郑樵 通志·七音略韵镜之四十三图,但无摄音之名,每类亦无标目之字。 元 刘鉴 《切韵指南》始分十六摄。《康熙字典》卷首所引之《字母切韵要法》则分十二摄。方言不同,师承各异。
《國語辭典》:声母(聲母)  拼音:shēng mǔ
1.对韵母而言,指标声的字母。如国语注音符号的ㄅ、ㄆ、ㄇ、ㄈ等。也称为「辅音」、「子音」。
2.形声字的声符,常为形成诸形声字读音之母,故称为「声母」。如仑为伦、沦、崙、纶、轮诸字的声母。
《國語辭典》:声纽(聲紐)  拼音:shēng niǔ
声韵学中指声母的旧称。如帮、滂、并、明等。
《國語辭典》:声母(聲母)  拼音:shēng mǔ
1.对韵母而言,指标声的字母。如国语注音符号的ㄅ、ㄆ、ㄇ、ㄈ等。也称为「辅音」、「子音」。
2.形声字的声符,常为形成诸形声字读音之母,故称为「声母」。如仑为伦、沦、崙、纶、轮诸字的声母。
《國語辭典》:开口呼(開口呼)  拼音:kāi kǒu hū
国音学上指没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不是ㄧ、ㄨ、ㄩ的韵母。发音时双唇开展,故称为「开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