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汪义和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00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谦之。汪勃孙。以郊恩补江阴主簿,调余干丞。改宣教郎知新建县,究心荒政。孝宗淳熙八年进士。通判绍兴府。徙知武冈军,建请辟贡院,增贡员,以变尚武民风。秩满,除太常博士兼礼部郎官、枢密院检详,充馆伴正旦使。历右司郎中兼检讨玉牒、起居舍人,官终侍御史兼侍讲。有《所形集》。
《漢語大詞典》:右文说(右文説)
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宋 王子韶 (字 圣美 , 山西太原 人)研究字学,认为汉字(形声字)左边形符标明义类,右边声符标明意义。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自説文以字画左旁为类。而玉篇从之,不知右旁亦多以类相从:如戔有浅小之义,故水之可涉者为浅;疾而有所不足者为残;货而不足贵重者为贱;木而轻薄者为栈。”参见“ 右文 ”。
《國語辭典》:右文  拼音:yòu wén
注重文事。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国语辞典》:管弦乐团(管弦乐团)  拼音:guǎn xián yuè tuán
orchestra中译名。字义源于古希腊剧场中合唱团所在的位置名称,后延伸为乐器合奏团,通常用于18世纪后的乐团,涵盖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击乐器等,以演奏管弦乐曲为主。一般乐团约介于40-70人间,50人以下的亦称chamber orchestra(室内管弦乐团);一些大型的管弦乐团也被称为交响乐团(symphonic orchestra)或爱乐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两者称谓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国语辞典》:吉田松阴(吉田松阴)  拼音:jí tián sōng yīn
人名。(西元1830~1859)名矩方,字义卿。日本德川幕府末的志士。精通兵学,创办松下村塾,教育子弟。言行激进果敢,后被幕府所捕杀。其思想对明治维新影响甚钜。著有吉田松阴全集十一卷。
《国语辞典》:累增字  拼音:lěi zēng zì
文字学上指增加偏旁而不改变其字义的后起字。如:「援」本作「爰」,后加「手」旁;「源」本作「原」,后加「水」旁。
《漢語大詞典》:笘钥
1.童子学书的用具。借指学童所识的基本字义。
《漢語大詞典》:笘籥
童子学书的用具。借指学童所识的基本字义。 章炳麟 《与人论〈朴学报〉书》:“以笘籥笺注六艺,局在规蒦,而强相皮傅,以为调人,则祗形其穿凿耳。”
《漢語大詞典》:拘文牵义(拘文牽義)
拘泥于字义、文义。 清 陈确 《大学辨三·与张考夫书》:“拘文牵义,必堕支离之习。”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无如所见多是吟花咏柳之句,六代故习,空言无补,与其读之而令人拘文牵义,不如不读尤有善法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不达古语而误解例:“古书多古语,又多叚借字,殆难为拘文牵义者道矣。” 黄远庸 《平政院开幕》:“苟效恳款之愚,少抒忠讜之论,因知虚怀必蒙嘉纳,按诸定例,尚无明文,或且以越职言事为嫌,终不免拘文牵义之见。”
五大字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经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大之深义者也。其先本不生为字,地大之义,本不生不可得之意。吾心非青黄赤白方圆长短过去现在未来等,推求之此心既不可得,是诸法本不生之义也,二、出过语言道为字,水大之义,一切诸法言说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诸法既为本有,则不可言生,亦不可言灭,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异,乃至不可言断,亦不可言常,离八违戏论,绝四句百非之言论,是为诸法言说不可得之实义,其出离戏论之言说者,水能洗濯物之德也。三、远离于因缘为字,火大之义,一切诸法尘垢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诸法之体性为六大,其体本为妙净,何有尘垢,但其不净者,迷情耳。是为诸法尘垢不可得之实义。其能焚烧尘垢者,火大之德也。四、诸道得解脱为字。风大之义,一切诸法因业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诸法既为不生,则诸法为本来实有,无今始生者,故无因业。是为诸法因业不可得之实义,风大能破坏物之德也。五、知空等虚空为字,空大之义,而一切诸法等虚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诸法本来不生不灭,故其为空与虚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观,有遮情表德之二义。如上所解,观其所不可得者。为其遮情。是方便也。若由表德之实义,则于此不可得之心,圆明而无一点之尘翳,又观诸法万德,圆融具足也。馀准之而可知。秘藏记末曰:「于五字观观不可得,其意如何?是遗迷之义,非至极义,观圆明是至极义。」十缘生观亦然。
字相字义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为法。字相之释,通于显教,字义之释,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诃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为本不生之义,诃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于阿字门,释为「何何不可得。」则为字义释。此字义释,契当于三论之无方释,天台之观心释也。字母释曰:「世人但知彼字相,虽日用而未曾解其义。如来说彼实义,若随字相而用之,则世间之文字也。若解实义,则出世陀罗尼文字也。」【又】密教言之。不知阿字,伊字等文字之义理,字与义各别,谓之字相,字与义相应,谓之字义。即就字言之,如字乃作业之意,为字义,谛观字为作业不可得,到达宇宙之真义,谓之字义。吽字义曰:「一切世间知如是字相,未曾解字义,是故为生死之人。如来知如实实义,所以号大觉。」此有四重之义:一重,字相者字之形状,字义者字之意味。此为有文无义,有文有义,即知字之形知字为作业也。二重,固执字为作业,乃字相,诠为作业可得,乃字义。三重,字虽诠为作业不可得,然有能诠之体与所诠之理,是为字相,观能诠所诠一致不二,乃为字义。四重,能所虽一致,然有相分齐者,为字相,字义者万法历然,声字即显实相之实义,指法尔无作之境界。
字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经疏四曰:「真言中有字义,有句义。」
吽字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空海著。说吽字由贺阿污么之四字而成,明其实义述此字具一切万法者。与大日疏之阿字解释,皆以最能诠显无尽之深义而有名。
涅槃字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前言涅槃为灭等者,是字释也,更有义释涅槃Nirva%na者。婆沙论二十八曰:「涅名稠林,槃名为出。出蕴稠林,故名涅槃。复次槃名织,涅名为不,以不织故,名为涅槃。如有缕者便有所织,无则不然,如是若有业烦恼者便织生死,无学无有业烦恼,故不织生死,故名涅槃。复次槃名后有,涅名无,无后有故,名为涅槃。复次槃名系缚,涅名为离,离系缚故,名为涅槃。复次槃名一切生死苦难,涅名超度,超度一切生死苦难,故名为涅槃。」涅槃经二十五曰:「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为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有优楼祛迦毗罗等弟子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
七字义──华严经题七字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大疏第三卷)
〔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三、广〕,广即从用得名,包博为义。谓称性而周,用无有尽,包容法界,普遍十方也。
〔四、佛〕,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五、华〕,华即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谓行敷荣,心华开觉,万行圆成,众德备体也。
〔六、严〕,严即功用得名,资妆为义。谓旷劫修成众法,悉备资广大之体,用妆真应之佛身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七、经〕,经即能诠得名,贯摄为义。谓蕴无穷之性相,注无竭之涌泉,贯玄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