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卷十五东汉·张平子(衡)《归田赋》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唐·李善注:「周,周公;孔,孔子也。」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唐·李善注:「周,周公;孔,孔子也。」
《礼记注疏》卷七〈檀弓〉~28~
「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东汉·郑玄注:「洙、泗,鲁水名。」
「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东汉·郑玄注:「洙、泗,鲁水名。」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按:今尼丘山在兖州邹城,阙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按:今尼丘山在兖州邹城,阙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法言·学行》
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颜渊矣。」
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颜渊矣。」
例句
宁同鲁司寇,惟铸一颜回。 李商隐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典故
相关人物
子曰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国魏·何晏《集解》:「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国魏·何晏《集解》:「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例句
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贾岛 赠智朗禅师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列传》
「孟轲,驺人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邹,鲁地名。」
「孟轲,驺人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邹,鲁地名。」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
「其在邹诗曰:……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唐·颜师古注:「言礼乐之教,不同馀土也。」
「其在邹诗曰:……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唐·颜师古注:「言礼乐之教,不同馀土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鄹人子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八佾》~28~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鄹,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时人多言孔子知礼。」宋·邢炳疏:「鄹人,鲁鄹邑大夫孔子父叔梁纥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鄹,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时人多言孔子知礼。」宋·邢炳疏:「鄹人,鲁鄹邑大夫孔子父叔梁纥也。」
《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三国魏·何晏《史记集解》引汉孔安国注:「俎豆,礼器。」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三国魏·何晏《史记集解》引汉孔安国注:「俎豆,礼器。」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06~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鄹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鄹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
《漢語大詞典》: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