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七十人

相关人物
孔子


《孟子注疏》卷三下〈公孙丑章句上〉~63~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85~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谚,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例句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许浑 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683~
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故因卫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此皆欲平险除秽,由冥冥至炤炤,动于权而统于善者也。夫观逐者于其反也,而观行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兄,犹之为仁也;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

例句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

典故
莺睍睆
 
七子成行


《毛诗正义》卷二之二〈国风·邶风·凯风〉~85~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子路》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宋·邢炳疏:「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

例句

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 李绅 到宜武三十韵

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沾巾愧万人。 李绅 宿越州天主寺

典故    
形容变尽
  
豫让击衣
 
豫让声消
 
炭欲吞
 
斩空衣

相关人物
豫让
 
赵襄子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捍,曰:「欲为知伯报雠!」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例句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李白 东海有勇妇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雍裕之 四色

典故
漆园说剑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杂篇·卷十上《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例句

说剑尝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代书戏答

典故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韩愈十八·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572~2~
君讳适,姓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于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耶!」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蹐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典故
邹轲
 
齐梁失孟轲

相关人物
孟子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2343~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典故
竹马待
 
骑儿逢郭伋
 
仙童驭竹
 
竹儿争见
 
童子骑竹
 
竹马拜迎
  
竹马迎
 
儿童骑竹马
 
童稚欢迎
 
骑竹欢迎
 
童子争迎
 
迎使君车
 
竹马约
 
儿骑空迎
 
骑竹更生
 
有儿迎郭伋
 
竹儿争见君
 
竹马旧童
 
竹马望尘
 
竹马迎逢
 
竹马迎郭伋
 
竹马童子
 
儿骑

相关人物
郭伋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伋传》
「乃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例句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诗叟未相识,竹儿争见君。 孟郊 寄洛州李大夫

竹马诸童子,朝朝待使君。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今朝竹马诸童子,尽是当时竹马孙。 朱元 迎孙刺史(郡阁雅谈云。孙愿家自贞元巳后。三代为池阳刺史。有戟门门子朱元迎道左。献诗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童儿待郭伋,竹马空迟留。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第十二句下缺八字)

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杜甫 李司马桥了(一作成)承(一本无承字)高使君自成都回

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典故
乞食子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例句

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 白居易 读史五首

典故 
起予篇

相关人物
卜商(子夏)
 
孔子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2~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例句

努力输肝胆,休烦独起予。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起予幸斑白,因是托子孙。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

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起予览新诗,逸韵凌秋空。 权德舆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

终日望君休汝骑,愧无堪报起予篇。 独孤及 答李滁州见寄

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青眼真知我,玄谈愧起予。 羊士谔 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

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韩愈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典故
千乘卿相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一上〈梁惠王章句上〉~9~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东汉·赵岐注:「万乘,兵车万乘,谓天子也,千乘,诸侯也,夷羿之弑夏后,是以千乘取其万乘者也。」清·焦循正义:「然则天子之卿大夫,其采地同于侯,则千乘之家,正指畿内之卿。」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74~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噭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曲盐豉千荅,鲐鲚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典故
千金聘楚

相关人物
庄子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庄子〉~245~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典故
千里不留行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说剑〉~06~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嗔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值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唐·成玄英疏:「其剑十步杀一人,一去千里,行不留住,锐快如是,宁有敌乎!」

例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 侠客行

典故
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傲王侯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芳草何年恨始休】。睫在眼前长不见【睫在眼前犹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道非身外欲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七十说(七十説)
(1).指 伊尹 说 汤 事。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 伊尹 干 汤 ,至於七十也。”
(2).指 孔子 游说诸侯各国事。文选·扬雄〈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吕向 注:“ 孔子 歷説天下七十君竟不一遇。”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是以东西南北,七十説而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春秋。”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 仲尼 七十説,歷聘莫见收。”
《國語辭典》:期月  拼音:jī yuè
1.一个月。《礼记。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宋。朱熹。章句:「期月,匝一月也。」《南齐书。卷二二。列传。豫章文献王》:「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宋。秦醇《谭意哥传》:「更期月,亲已约孙贳殿丞女为姻。」
2.一年、周年。《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左雄》:「观政于亭传,责成于期月。」晋。潘岳 悼亡诗三首之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悯。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國語辭典》:吞炭  拼音:tūn tà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效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唐。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國語辭典》: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南朝宋。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分類:豫让
《漢語大詞典》:击衣(擊衣)
春秋 末 晋 人 豫让 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宠之。及 智伯 为 赵襄子 等所灭, 豫让 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 智伯 。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 赵襄子 ,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 赵襄子 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 襄子 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 豫让 。 豫让 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 智伯 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清 吴兆骞 《赠孔叟》诗:“击衣不得心自哀,置铅无成目空矐。”
分類:豫让尊宠
《漢語大詞典》:漆身
(1).以漆涂身。 战国 晋 豫让 为 智伯 复仇事。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披髮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司马贞 索隐:“﹝厉﹞音赖,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癩。” 明 陆垹 《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 清 刘震 《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 僧伽大师 ﹞至 景龙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长安 荐福寺 端坐而终。 中宗 即令於 荐福寺 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 长安 。”
《国语辞典》:漆身吞炭  拼音:qī shēn tūn tàn
战国时豫让为了刺杀赵襄子替主报仇,漆身以改变容貌,吞炭将嗓子弄哑,使人不能辨认。典出《战国策。赵策一》。后比喻不惜性命以报答主恩。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歃血为誓。」也作「吞炭漆身」。
《漢語大詞典》:豫让桥(豫讓橋)
即 汾桥 。 豫让 为 智伯 报仇,欲刺 赵襄子 于 汾桥 畔,故亦称 汾桥 为 豫让桥 。 汾桥 ,在 并州 晋阳县 (今 太原 )东一里。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诗之五:“既窥 豫让桥 ,復瞰 軹深井 。” 柳亚子 《吊刘烈士炳生》诗:“ 田横岛 上人如梦, 豫让桥 边泪如泉。”参见“ 豫让 ”。
分類:豫让报仇
《國語辭典》:豫让(豫讓)  拼音:yù ràng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晋人。初事范中行氏,不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国士待之。后知伯为赵襄子所灭,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人不复识其形状,欲刺赵襄子,为知伯复仇,事不成而死。
分類:豫让家臣
《國語辭典》:奇男子  拼音:qí nán zǐ
杰出不凡的男子。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明。屠隆《䌽毫记》第三五出:「老苍头,勇略忠义,乃世间奇男子。」
《漢語大詞典》:儿童竹马(兒童竹馬)
后汉书·郭伋传载: 郭伋 任 并州 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
《漢語大詞典》:起予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