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2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马癖
乌头白
蛮貊可行
矛楯
眉州仙子
媚灶
蒙叟嗤夭
孟子好辩
民受其赐
闵损衣单
鸣攻
鸣玉宴
秣陵尉
墨翟耻论兵
典故(续上)
轮奂马癖
乌头白
蛮貊可行
矛楯
眉州仙子
媚灶
蒙叟嗤夭
孟子好辩
民受其赐
闵损衣单
鸣攻
鸣玉宴
秣陵尉
墨翟耻论兵
《礼记·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东汉·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东汉·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
例句
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闶闳高。 韦瓘 留题桂州碧浔亭
《晋书》卷四十二〈王浑列传·(子)王济〉~206~
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列传〉~03~
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维摩诘所说经》
阿修罗,男丑女端正,有大势力,常与天共?。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阿修罗,男丑女端正,有大势力,常与天共?。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典故
相关人物
生马角
乌白头
待乌
马头觅角
毕逋头白
瀚海乌头
马角望燕丹
马头无角
马未角
头白岂无缘
乌盼头白
乌头未变
白尽乌头
待鸟头白
淋乌白头
头白
乌改白头
乌头暗雪
乌头有白十
相关人物
燕太子丹
《论衡校释》卷五〈感虚第十九〉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简释
乌头白: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典故
相关人物
蛮貊可行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卫灵公》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例句
常闻仗患信,蛮貊可行矣。自古漂沉人,岂尽非君子。 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
《韩非子》卷十五《难一》
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例句
念昔尘埃两相逢,争名龃龉持矛楯。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元和初为大理评事。以言事黜官为蓝田丞。)
典故
眉州仙子
《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紫府押衙〉~64~
东坡先生近令门人辈作人不易物赋。或戏为一联云:「伏其几而袭其裳,岂真孔子?学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注:「士大夫近年效东坡顶短檐高桶帽,谓之子瞻样,故云。」
东坡先生近令门人辈作人不易物赋。或戏为一联云:「伏其几而袭其裳,岂真孔子?学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注:「士大夫近年效东坡顶短檐高桶帽,谓之子瞻样,故云。」
《论语·八佾》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唐·孔颖达疏:「奥,内也,谓室内西南隅也,以其隐奥,故尊者居之,其处虽尊,而间静无事,以喻近臣虽尊不执政柄,无益于人也。灶者,饮食之所由,虽处卑亵,为家之急用,以喻国之执政。位虽卑下而执赏罚之柄有益于人也。此二句世俗之言也。言与其趣于閒静之处,宁若趣于急用之灶,以喻其求于无事之近臣,宁若求于用权之执政。」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唐·孔颖达疏:「奥,内也,谓室内西南隅也,以其隐奥,故尊者居之,其处虽尊,而间静无事,以喻近臣虽尊不执政柄,无益于人也。灶者,饮食之所由,虽处卑亵,为家之急用,以喻国之执政。位虽卑下而执赏罚之柄有益于人也。此二句世俗之言也。言与其趣于閒静之处,宁若趣于急用之灶,以喻其求于无事之近臣,宁若求于用权之执政。」
例句
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韩愈 荐士
典故
相关人物
蒙叟嗤夭
相关人物
庄子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43~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好辩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六下〈滕文公章句下〉~7~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氾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氾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典故
相关人物
民受其赐
相关人物
子贡
孔子
管仲
《论语·先宪》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例句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 白居易 新乐府(并序)之道州民之美(一有贤字)臣遇明主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闵损衣单
相关人物
闵子骞
《太平御览》卷四一三
闵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称。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损事之弥谨。损衣皆藁枲为絮,其子则绵纩重厚。父使损御,冬寒失辔,后母子御则不然。父怒,诘之,损默然而已,后视二子衣,乃知其故,将欲遣妻。谏曰:「大人有一寒子,犹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
闵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称。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损事之弥谨。损衣皆藁枲为絮,其子则绵纩重厚。父使损御,冬寒失辔,后母子御则不然。父怒,诘之,损默然而已,后视二子衣,乃知其故,将欲遣妻。谏曰:「大人有一寒子,犹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
《艺文类聚》卷二十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
例句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李瀚 蒙求
《论语·先进》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东汉·郑玄注:「鸣鼓,声其罪以责之。」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东汉·郑玄注:「鸣鼓,声其罪以责之。」
例句
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词。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典故
相关人物
秣陵尉
相关人物
蒋子文
《搜神记》卷五~35~
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挞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
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挞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
例句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 韩翃 赠别上无主簿张著
典故
相关人物
墨翟耻论兵
相关人物
墨子
《墨子》卷五《非攻上》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墨子》卷五《非攻下》
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居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居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爱类》
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已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故荆辍不攻宋。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已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故荆辍不攻宋。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例句
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漢語大詞典》:乌白(烏白)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机桥,将隣乌白。”参见“ 乌白马角 ”、“ 乌头白马生角 ”。
《國語辭典》:乌白马角(烏白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漢語大詞典》:矛楯
《漢語大詞典》:鸣攻(鳴攻)
见“ 鸣鼓而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