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蛟龙引子


《西京杂记》卷二
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

例句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杜甫 到村

典故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3780~
其明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汉遣使者报送其使,单于使左右难汉使者,曰:「汉,礼义国也。贰师道前太子发兵反,何也?」使者曰:「然。乃丞相私与太子争,太子发兵欲诛丞相,丞相诬之,故诛丞相。此子弄父兵,罪当笞,小过耳。孰与冒顿单于身杀其父代立,常妻后母,禽兽行也!」单于留使者,三岁乃得还。

例句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张仲素 王昭君

天骄频犯塞,铁骑又征西。 李咸用 送边将

天骄发使犯边尘,汉将推功遂夺亲。 李频 太和公主还宫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杜甫 忆昔二首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杜甫 留花门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杜甫 诸将五首

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 贯休 古塞曲三首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郎士元 送李将军赴定州

会当系取天骄入,不使军书夜刺闺。 郑锡 出塞曲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诚知天所骄,欲罢又不能。 鲍溶 寒上

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

典故
角弓诗

相关人物
韩宣子


《春秋左传·昭公二年》
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韩子赋《角弓》。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武子赋《节》之卒章。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
《诗经·小雅·角弓》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

例句

还同李家树,争赋角弓诗。 李端 单推官厅前双桐咏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典故
角生鱼

相关人物
子英

参考典故
琴高骑鱼


《述异记》卷下
江阴北有子英庙,子英即野人也。善入水捕鱼。得一赤鲤,将著家池水养之。后长径一丈,有角翅,谓子英曰:「我迎汝身,汝上我背。」遂升于天,为神仙,晋时人。

例句

谁言姓琴氏,独跨角生鱼。 贾岛 寄李辀侍郎

典故
老人酬魏颗
  
结草报魏
 
魏颗孝爱

相关人物
魏武子
 
魏颗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四〈宣公·传十五年〉~409~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典故  
林下客
  
竹林人
 
竹林期
 
阮嵇
 
竹林会
 
咸籍
 
竹林狂
  
竹林欢
 
竹林嵇阮
  
林中酒
 
七子风
 
中散地
 
林间饮酒
 
七人班
  
结社竹林诗老
 
晋贤醉
 
阮嵇辈
 
山阳宴
 
竹林社友
 
竹林胜侣
 
晋时竹
  
山阳旧侣
 
竹林伴侣
 
竹林浇
 
竹林晋阮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贪结子
 
桃花结子
 
结子非贪


《全唐诗》卷三百二〈宫词一百二首〉
〈宫词一百二首〉其九十:「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典故
洁身乱伦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论语·微子》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例句

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安足拟。 韩愈 寄卢仝

典故
扬子解嘲
  
扬雄嘲

相关人物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65~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潮》。」唐·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例句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 堂成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牟融 题赵支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王维 重酬苑郎中(并序○时为库部员外)

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 章八元 新安江行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长孙佐辅 山行书事

典故  
芥子纳三千
 
须弥入芥子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典故
借前筹
 
箸筹
 
子房筹
   
张良箸
  
暂借良筹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0~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张良〉
郦生未行,良从外来谒汉王。汉王方食,曰:「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计告良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良曰:「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昔汤武伐桀纣封其后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马华山之阳,示无所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塑,天下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游士各归事其主,从亲戚,反故旧,陛下谁与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彊,六国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诚用此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趣销印。

简释

借箸:喻指谋划。唐杜牧《河惶》:“元载相公曾惜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例句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 河湟

前筹自多暇,隐几接终朝。 杜甫 哭王彭州抡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殷潜之 题筹笔驿

忠诚资上策,仁勇佐前筹。 王纬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出师暂放张良箸,得罪惟撑范蠡船。 贯休 绣州张相公见访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典故
卯金之子
 
卯金仙伯
 

《汉书》卷九十九〈王莽列传中〉~408~
又曰:「予前在大麓,至于摄假,深惟汉氏三七之,赤德气尽,思索广求,所以辅刘延期之术,靡所不用。以故作金刀之利,几以济之。然自孔子作春秋以为后王法,至于哀之十四而一代毕,协之于今,亦哀之十四也。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欲防民盗铸,乃禁不得挟铜炭。
典故
金华赤松子
 
金华松子

相关人物
黄初平(赤松子)

参考典故
金华牧羊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
溪水又东径长山县北,北对高山,山下水际,是赤松羽化之处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后人立庙于山下。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江南道二·婺州·金华县》
金华山,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

例句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李白 对酒行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典故
金石两青荧

相关人物
熊渠子


《新序·杂事第四》~26~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士之诚也。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唱而不和,动而不随,中必有不全者矣。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王之所以拱揖指挥,而四海宾者,诚德之至,已形于外。故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此之谓也。

例句

人生相感动,金石两青荧。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天宝上·金衣公子〉
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
《國語辭典》:天骄(天驕)  拼音:tiān jiāo
「天之骄子」之简称。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后也泛称边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唐。王维 出塞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旧唐书。卷一○三。列传。郭虔瓘》:「谋以十胜,成其九拒。遂能摧日逐之遗种,斩天骄之爱息。」
《國語辭典》:天之骄子(天之驕子)  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
本为汉时匈奴的自称,后泛指得天独厚,倍受重视的人。如:「他家世显赫,且居要职,真可谓天之骄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國語辭典》:骄子(驕子)  拼音:jiāo zǐ
特别受宠的人。《汉书。卷五○。汲黯传》:「浑邪帅数万之众来,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若奉骄子。」
《國語辭典》:结草(結草)  拼音:jié cǎo
1.编结茅草。指建盖简陋房子。《后汉书。卷五一。李恂传》:「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
2.扎草。《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
3.春秋晋魏颗救父妾,而获老人结草御敌的故事。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后用以比喻死后报恩。《文选。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解嘲  拼音:jiě cháo
以言语或行动来掩饰受人嘲笑的事情。《文选。扬雄。解嘲。序》:「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创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漢語大詞典》:芥子须弥(芥子須彌)
《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须弥山 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宋 刘过 《投诚斋》诗之六:“达人胸次原无翳,芥子 须弥 我独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末七字余极喜之,其妙处难以言説,但觉芥子 须弥 ,犹涉执象。”
分類:巨细相容
《漢語大詞典》:须弥芥子(須彌芥子)
(1).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休説须弥芥子,看取鵾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华严》之义,帝网重重, 须弥 芥子,互相容纳。”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 清 涵秋 《穷丐》上:“ 阿奇 明知积有十圆,不过股分中一须弥芥子。”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筹(借籌)
指为人谋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他説受君恩爵封列侯,镇 江 淮 千里借筹;神京未收,似我辈滥功糜餉,建牙堪羞。”参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國語辭典》:借箸  拼音:jiè zhù
比喻代人谋划设计。参见「藉箸代筹」条。《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与人设谋曰借箸。」唐。杜牧 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也作「藉箸」。
《漢語大詞典》:前筹(前籌)
(1).犹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
(2).谓筹划。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论边,山川险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决於前筹。”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不独难危忧水旱,前筹更欲请长缨。”
《国语辞典》:张良借箸(张良借箸)  拼音:zhāng liáng jiè zhù
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代来共伐楚国,后张良至,刘邦正要用饭,张良拿起筷子为刘邦解说形势。见《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后遂以张良借箸指筹划、计划。
《漢語大詞典》:筹帷(籌帷)
在军帐中谋划军机。 唐 陆龟蒙 《京口》诗:“可怜 宋 帝筹帷处,苍翠无言草自生。”
《國語辭典》:金刀  拼音:jīn dāo
1.一种汉代的货币。《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论曰》:「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
2.金制的小刀。唐。僖宗宫人 金锁诗:「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宋。欧阳修 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词:「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䌽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
《漢語大詞典》:金衣公子
(1).黄莺的别名。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金衣公子:“ 明皇 每於禁苑中见黄鶯,常呼之为金衣公子。” 清 张潮 《花鸟春秋》:“金衣公子歷聘于柳。”
(2).曲牌名。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均有用此曲牌谱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