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孙权气

相关人物
孙权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晋书》卷六〈元帝纪·中宗元帝〉~57~
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

例句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头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李群玉 秣陵怀古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家贫别亲

相关人物
曾子


《韩诗外传》卷七~287~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存亲也。故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

例句

君行别老亲,此去苦家贫。 杜甫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典故
胸中兵甲
  
甲兵百万出胸中
 
蟠胸兵甲

相关人物
范雍
 
范仲淹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9~
朱子《三朝名臣录》七引《名臣传》云:「仲淹领延安,养兵畜锐,夏人闻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典故
甲子冥冥雨


《朝野佥载》卷一~9~
长安二年九月一日,太阳蚀尽,默啜贼到并州。至十五日夜,月蚀尽,贼并退尽。俗谚曰:「枣子塞鼻孔,悬楼阁却种。」又云:「蝉鸣蛁蟟唤,黍种?糜断。」又谚云:「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鹊巢下地,其年大水。」

例句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 杜甫

典故
甲子平头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一〈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典故
贾家虎子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贾彪〉~226~
贾彪字伟节,颍川定陵人也。少游京师,志节慷慨,与同郡荀爽齐名。……延熹九年,党事起,太尉陈蕃争之不能得,朝廷寒心,莫敢复言。彪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乃入洛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谞,武等讼之,桓帝以此大赦党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贾生之谋也。」……以党禁锢,卒于家。初,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典故
洛阳年少
   
洛阳少年
 
洛阳子
   
相关人物
贾谊

参考典故
宣室
 
宣室召
 
贾生恸
 
长沙谪
 
鵩鸟赋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贾生〉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昭明文选》卷十〈赋戊·纪行下·西征赋〉
怀夫萧曹魏邴之相,辛李卫霍之将。衔使则苏属国,震远则张博望。教敷而彝伦叙,兵举而皇威畅。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暨乎秺侯之忠孝淳深,陆贾之优游宴喜。长卿渊云之文,子长政骏之史。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汲长孺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例句

洛阳才子何曾爱,下马贪趋广运门。 令狐楚 皇城中花园讥刘白赏春不及

高帝黜儒生,文皇谪才子。 储光羲 贻袁三拾遗谪作

贾生年最少,儒行汉庭闻。 刘长卿 淮上送梁二思命追赴上都

南国佳人去不回,洛阳才子更须媒。 包佶 同阎伯均宿道士观有述

才名贾太傅,文学马相如。 唐彦谦 寄台省知己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孟浩然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唯馀洛阳子,郁郁恨常多。 孟郊 寄崔纯亮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孟郊 寄张籍

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当其失意时,涕泗名沾裳。 孟郊 赠别崔纯亮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宋之问 登粤王台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岑参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诵诗陪贾谊,酌酒伴应璩。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 张祜 酬武蕴之乙丑之岁始见华发余自悲遂成继和

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 戎昱 九日贾明府见访

凄凉回首处,不见洛阳人。 戴叔伦 过贾谊宅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李商隐 城上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李商隐 潭州

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汉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洛阳才子忆长安,可怜明月复团团。 李如璧 明月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李端 度关山

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李端 襄阳曲

桂枝攀尽贾家才,霄汉春风棣萼开。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代挹孙通礼,朝称贾谊才。忝侪文雅地,先后各时来。 李义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却到京师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 李郢 伤贾岛无可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杜牧 感怀诗一首

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杜甫 发潭州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贾生去洛阳,焜耀琳琅姿。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 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王维 哭祖六自虚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王维 送孙二

寂寞东京里,空留贾谊才。 王羡门 都中闲居

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卢纶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 祖咏 酬汴州李别驾赠

汉代文明今盛明,犹将贾傅暂专城。 窦常 奉寄辰州房仗君郎中

洛阳贾谊自无命,少陵杜甫兼有文。 罗隐 湘南春日怀古

长缨惭贾谊,孤愤忆韩非。 罗隐 秋日怀贾随进士

淹留巫峡梦,惆怅洛阳人。 羊士谔 资中早春

贾谊才方达,扬雄老未迁。 胡皓 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 薛奇童 和李居秋夜之作

一缄论贾谊,三蜀寄严家。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贾生名迹忽无伦,十月长安看尽春。 赵嘏 赠解头贾嵩

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 郑愔 哭郎著作

甘泉未献扬雄赋,吏道何劳贾谊才。 钱起 送严维尉河南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陈子昂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高适 古歌行

典故 
莫愁艇子
  
嫁卢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萧衍·乐府·河中之水歌〉~5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清乐〉~065~
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例句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元稹 西凉使

春风戏狭斜,相见莫愁家。 刘复 春游曲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 常建 古兴

中有绮罗人,可怜名莫愁。 徐彦伯 拟古三首

莫愁新得年十六,如蛾双眉常带绿。初学箜篌四五人,莫愁独自声常足。 施肩吾 效古词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李商隐 富平少侯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李商隐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李商隐 莫愁

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 李商隐 越燕二首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 马嵬二首

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 杨凝 柳絮

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武元衡 听歌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武元衡 赠佳人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作古意。又作独不见)

石城有个红儿貌,两桨无因迎莫愁。 罗虬 比红儿诗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郑谷 海棠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 郑谷 石城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韦庄 忆昔

好栗分通子,名香赠莫愁。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 韩翃 赠王逖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典故
奸人妇人之泣

相关人物
孔穿(字子高)


《孔丛子》卷下《儒服》
「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诸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巳。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怆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此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子高曰:『始焉谓此二子丈夫尔,乃今知其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若于取断,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无取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妇人懦夫,以泣著爱。』」

例句

自从鲁国潸然后,不是奸人即妇人。 罗隐

典故
茧丝堡障

相关人物
赵简子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490~
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简子曰:「保鄣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诫襄子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三国吴·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鄣,蔽捍也。」
典故
见溺不援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卷七《离娄上》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全唐文》卷三二七《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
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广量出于凡心,利智踰于宿学,虽末后供,乐最上乘。
《金刚经》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谕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例句

见溺不援能语狼,忍听丽玉传悲伤。 李咸用 公无渡河

典故 
建安才子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例句

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 曹邺 寄监察从兄

建安才子太微仙,暂上金台许二年。 皮日休 奉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典故
建安诸子

相关人物
孔融
 
徐干
 
应玚
 
曹丕(魏文帝)
 
王粲(字仲宣)
 
阮瑀(字元瑜)
 
陈琳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论二·典论论文〉~2270~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典故
閒倚梧桐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二下〈内篇·德充符〉~222~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晋·郭象注:「夫神不休于性分之内,则外矣;精不止于自生之极,则劳矣。故行则倚树而吟,坐则据梧而睡,言有情者之自困也。」唐·成玄英疏:「槁梧,夹膝几也。惠子未遗筌蹄,耽内名理,疏外神识,劳苦精灵,故行则倚树而吟咏,坐则隐几而谈说,是以形劳心倦,疲怠而瞑者也。」
典故
蒋侯麾

相关人物
蒋子文


《搜神记》卷五~35~
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挞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颇有窃祠之者矣。文又下巫祝:「吾将大启祐孙氏,宜为我立祠;不尔,将使虫入人耳为灾。」俄而小虫如尘虻,入耳,皆死,医不能治。百姓愈恐。孙主未之信也。又下巫祝:「吾不祀我,将又以大火为灾。」是岁,火灾大发,一日数十处。火及公宫。议者以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宜有以抚之。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次弟子绪为长水校尉,皆加印绶。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自是灾厉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國語辭典》:佳气(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气象。唐。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诗之三:「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唐。杜甫哀王孙〉诗:「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漢語大詞典》:天子气(天子氣)
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旧谓帝王出生或活动的地方有此气。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晋书·天文志中:“天子气,内赤外黄,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外处,其地亦先发此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他每天晚上,约了 张百万 在园里指天划地的,説望天子气。”
《漢語大詞典》:金陵王气(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战国 时 楚威王 埋金以镇王气,故曰 金陵 。后 三国 吴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谓“金陵王气”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气。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西晋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秦人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为 秦皇 凿山断 金陵 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 卢龙 、 马鞍 二山间,亦为 秦 所凿也。” 叶楚伧 《和仓海秋怀》之五:“ 金陵 王气随旄落, 厓水 哀声夹浪流。”
分類:南京王气
《漢語大詞典》:小范老子
宋 时 西夏 人对 范仲淹 的尊称。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自到边上,其熟户蕃部皆呼臣为龙图老子,至於贼界,亦传而呼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 大范老子 、 小范老子 ,盖尊之以为父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军中有范西贼破胆》:“贼闻之曰:‘无以 延州 为意,今 小范老子 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 大范老子 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 大范 谓 雍 也。”
《漢語大詞典》:洛阳才(洛陽才)
(1). 洛阳 才子的简称。 北周 庾信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朔 饮,对此 洛阳 才。” 倪璠 注:“ 东魏 本从 洛 迁都 鄴 地, 齐 受 魏 禪,故於 齐 之诸臣称为 洛阳 才也。” 明 何景明 《短歌行赠贾西谷》:“君不见 贾生 自负 洛阳 才,南迁且作 长沙 傅。”详“ 洛阳才子 ”。
(2). 汉 洛阳 贾谊 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 唐 李白 《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 宣室 ,更问 洛阳 才?”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
《漢語大詞典》:贾傅(賈傅)
汉 贾谊 。因曾官 长沙王 太傅,故称。
《漢語大詞典》:贾生(賈生)
指 汉 贾谊 。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 贾生 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 王粲 ,伤时哭 贾生 。” 吕志伊 《过黔楚界喜晴》诗:“既倒狂澜难遽挽,上书徒抱 贾生 忧。”
分類:贾谊
《国语辞典》:贾谊(贾谊)  拼音:jiǎ yì
人名。(西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为文学家兼政论家。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所论列多见施行,因遭毁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年馀亦卒,世人称为「贾太傅」、「贾长沙」,又称为「贾生」。其往长沙就任时,渡湘水作〈吊屈原赋〉以抒发哀怨;而于长沙王太傅时,见鸮鸟飞入屋内,以为不祥,而作〈鵩鸟赋〉,是《楚辞》到汉赋之间重要的辞赋家。著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章。
《国语辞典》:卢家少妇(卢家少妇)  拼音:lú jiā shào fù
语本《乐府诗集。卷八五。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后引为少妇代称。唐。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诗:「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國語辭典》:莫愁  拼音:mò chóu
人名:(1)梁洛阳人。梁武帝曾作河中之歌以咏其事。《乐府诗集。卷八五。杂歌谣辞三。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2)唐石城人。善于歌谣。《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國語辭典》:建安七子  拼音:jiàn ān qī zǐ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文学界著名的七位作家,即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徐干等七人。因共居于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故也称为「邺下七子」。
分類:建安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