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亲嫌(親嫌)
谓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宋史·谢泌传》:“转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顷之, 魏羽 为使,即 泌 之外舅,以亲嫌,改度支副使。”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亲嫌妨鶚荐,相对发微泚。”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告命失故事》:“尔顷冒宪典,迁之 寻阳 ,復以亲嫌,於法当避。”
《漢語大詞典》:避亲(避親)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魏书·世祖纪下》:“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隋书·房彦谦传》:“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
(2). 唐 宋 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唐 孙逖 《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劳;法有避亲,遽蒙於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我 盛清明 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2). 唐 宋 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唐 孙逖 《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劳;法有避亲,遽蒙於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我 盛清明 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漢語大詞典》:小嫌
小仇隙;小嫌疑。《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亮 ( 诸葛亮 )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闕损矣。’”《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秦王 ﹞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清 顾炎武 《与李中孚书》:“使必斤斤焉避其小嫌,全其小节,他日事变之来,不能尽如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