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纳礼(納禮)
旧时婚礼中男方向女方送财礼。《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相府寻亲,侯门纳礼,兀自拒他不屑。”
《漢語大詞典》:喜歌
旧式婚礼时为新婚夫妇祝颂的歌曲。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八:“几个唱喜歌的开始运转喉咙:‘一进门来喜气冲,鸳鸯福禄喜相逢。’”
《國語辭典》:傧相(儐相)  拼音:bīn xiàng
1.辅助主人迎宾行礼的人。宋。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笾豆有列,傧相有位,百年之废,一日而举。」也作「摈相」。
2.结婚典礼中,引导新郎、新娘行礼的人,分为「男傧相」、「女傧相」。《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傧相披红插花,忙到轿前作揖,念了诗赋,请出轿来。」《红楼梦》第九七回:「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新人蒙著头,喜娘披著红扶著。」也作「摈相」。
《漢語大詞典》:昏冠
亦作“昬冠”。 婚礼和冠礼。周礼·地官·党正:“凡其党之祭祀、丧纪、昬冠、饮酒,教其礼事,掌其戒禁。”南史·徐勉传:“朝仪国典,昏冠吉凶, 勉 皆预图议。”
分類:婚礼冠礼
《漢語大詞典》:宾婚(賓婚)
谓招待宾客与举行婚礼。《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 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脣, 楚 兵已屠 关中 。”太平御览卷五五二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京师宾婚嘉会,酒酣之后,续以挽歌。”
《国语辞典》:花童  拼音:huā tóng
婚礼时在新娘身后随行牵纱的儿童。
《國語辭典》:喜娘  拼音:xǐ niáng
1.结婚时,专门照料新娘的妇人。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二出:「实不相瞒亲家说,没有喜娘,还要我一身充两役,扶我侄女出轿。」《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两个喜娘儿左右扶定,姑娘下了轿,只觉脚底下踹得软囊囊的。」
2.媒人。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或包揽做面篦头,或假充喜娘说合,苟可射利,靡所不为。」
《漢語大詞典》:齐牢(齊牢)
旧时婚礼中新郎新娘同牢而食的仪式。牢,肉类制成的肴食。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辛巳初夏,结褵於芙蓉舫中,簫鼓遏云,麝兰袭岸,齐牢合卺,九十其仪。”
《國語辭典》:百子帐(百子帳)  拼音:bǎi zǐ zhàng
本为北方游牧民族用来供宴乐或居住的帐子,后来古人在举行婚礼时也使用。《南齐书。卷五七。魏虏列传》:「以绳相交络,纽木枝枨,覆以青缯,形制平圆,下容百人坐,谓之为『伞』,一云『百子帐』也。于此下宴息。」唐。陆畅〈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漢語大詞典》:头盖(頭蓋)
(1).指物体顶端扁大似伞盖的部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又 梁简文 延香园 , 大同 十年,竹林吐一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黑色。”
(2).颅骨;头盖骨。 菡子 《妈妈的故事》:“‘不要紧的,孩子,一会儿就好了。’这句话一直响到你妈被埋到头盖以后才没有听见。”
(3).旧时婚礼中新娘蒙头的红布或纱巾。
《国语辞典》:迎妆(迎妆)  拼音:yíng zhuāng
旧式婚礼的前夕,女家送陪嫁之物于男家,男家亲友迎于大门外。
《漢語大詞典》:鹅酒(鵝酒)
(1).鹅和酒。旧时常用作馈赠品。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劳以鹅酒,竟日返舟。”《豆棚闲话·范少伯水葬西施》:“何苦先许身於 范蠡 ,后又当做鹅酒送与 吴王 。”
(2).为旧俗婚礼纳币时所用的礼物,鹅代替古礼用的雁。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那后面便是新郎,蟒袍补服,缓步安详进来,上了臺阶,亲自接过那鹅酒安在供桌的左右厢。”
《國語辭典》:伴娘  拼音:bàn niáng
1.从前女子出嫁,以熟悉礼节的妇女随伴,称为「伴娘」。
2.今指陪伴新娘行婚礼的女子。也称为「女傧相」。
《漢語大詞典》:合欢铃(合歡鈴)
古代婚礼中所用的铃。取其音声和谐以象征夫妇和睦。参阅通典·礼十八引 汉 郑众 《婚礼谒文赞》
《漢語大詞典》:牢烛(牢燭)
古时婚礼所用雕饰豪华的花烛。南齐书·礼志上:“连卺以鏁,盖出近俗,復别有牢烛,雕费采饰,亦亏曩制……堂人执烛,足充焫燎,牢烛华侈,亦宜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