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三婆二妇(三婆二妇)  拼音:sān pó èr fù
众多的妇女。《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壮丁首领,欲待拿捉当睹,三婆二妇,号逃哭忙郎脱命,怎藉牛畜。」
分类:众多妇女
《国语辞典》:公公婆婆  拼音:gōng gong pó po
1.称祖父和祖母。
2.丈夫的父亲和母亲。《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像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
《国语辞典》:拉老婆舌头(拉老婆舌头)  拼音:lā lǎo po shé tou
比喻搬弄是非,揭发人隐私。如:「做人要留点口德,不要到处拉老婆舌头。」也作「拉舌头」、「老婆腋舌」。
《国语辞典》:媳妇熬成婆(媳妇熬成婆)  拼音:xí fù áo chéng pó
旧时家庭中大小事情都由婆婆决断,为人媳妇者每多听命行事,即使遭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不能有所异议。日子熬久了,总有一天媳妇也会成为掌握大权的婆婆。后用以比喻受尽委屈,辛勤付出者,终会苦尽甘来,一逞威风。如:「像咱们这些小职员,要等到哪天才能媳妇熬成婆,当上高阶主管呢?」
《国语辞典》:叮叮当当响的婆娘(叮叮当当响的婆娘)  拼音:dīng ding dāng dāng xiǎng de pó niáng
比喻刚强而有骨气的女子。《水浒传》第二四回:「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
《国语辞典》: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  拼音:chǒu xí fù zǒng děi yào jiàn gōng pó
(谚语)比喻事情无法永远逃避或隐瞒,终究是要去面对解决的。《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国语辞典》:婆薮槃豆法师传(婆薮槃豆法师传)  拼音:pó sǒu pán dòu fǎ shī zhuàn
书名。南朝陈真谛译。一卷。婆薮槃豆为梵文世亲的音译。古代北印度富娄沙富国有兄弟三人皆叫此名,但通行名称分别为无著、世亲、比邻持跋婆。本书主要是无著、世亲的传略,为研究无著和世亲的最重要史料。
《国语辞典》:咬折丁子的老婆  拼音:yǎo zhé dīng zi de lǎo pó
有毅力、决心的妇人。《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咱是咬折丁子的老婆,咱就万年没有汉子,浪一浪儿狗屄,不是人养的。」
《国语辞典》:婆婆口絮,媳妇耳顽(婆婆口絮,媳妇耳顽)  拼音:pó pó kǒu xù,xí fù ěr wán
婆婆一直啰嗦不休,媳妇听多了,就当耳边风。比喻多言不休,听者反而不在意。《金瓶梅》第七五回:「由他去,你管他怎的?『婆婆口絮,媳妇耳顽』,倒没的教人与你为仇、结仇,误了咱娘儿两个下棋。」
《国语辞典》:媒人婆迷了路  拼音:méi ren pó mí le lù
(歇后语)没得说。媒人是说媒的,找不著路,就找不到说媒的对象,所以是没得说。《金瓶梅》第二八回:「寻了一遍儿回来,春梅骂道:『奴才!你媒人婆迷了路──没的说了。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
《国语辞典》:媒人婆拾马粪(媒人婆拾马粪)  拼音:méi ren pó shí mǎ fèn
(歇后语)比喻越发越晒。形容别人越著急,自己则越高兴。《金瓶梅》第三五回:「你若心疼,再拿两碟子来,我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
《国语辞典》:多年媳妇熬成婆(多年媳妇熬成婆)  拼音:duō nián xí fù áo chéng pó
(谚语)比喻苦尽甘来。如:「他在公司苦干了十几年,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升上总经理。」
分类:谚语
《国语辞典》:老太婆的裹脚布(老太婆的裹脚布)  拼音:lǎo tài pó de guǒ jiǎo bù
(歇后语)又臭又长。古时候,为了使女子的脚小而用布来裹住。裹脚布很长,而老太婆经年累月包裹小脚的裹脚布不但长而且臭。多用于比喻人的言语冗长或论调陈腐,令人难以忍受。如:「那个人每次讲起话来,总是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也作「麻婆子的裹脚布」。
《国语辞典》:麻婆子的裹脚布(麻婆子的裹脚布)  拼音:má pó zi de guǒ jiǎo bù
(歇后语)又臭又长。比喻人的话语或文章,篇幅冗长而无可取之处。如:「作文应简明扼要,不要像麻婆子的裹脚布,令人难以忍受。」也作「老太婆的裹脚布」。
《国语辞典》:王婆子卖了磨(王婆子卖了磨)  拼音:wáng pó zi mài le mò
(歇后语)推不了。没有磨子,就无法推转研磨。意谓无法推卸责任。《金瓶梅》第六○回:「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