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陈三五娘(陈三五娘)  拼音:chén sān wǔ niáng
戏曲剧目。叙述宋代书生陈伯卿,即陈三,往广南途中赏灯,遇黄碧琚,即五娘,两人互生爱慕。后陈三由广南返回,巧遇五娘,陈三乔装入黄家为奴,遂与五娘定情。但黄父已将五娘许配林大,林大逼婚,陈三遂偕五娘出奔的故事。
《国语辞典》:大脚婆娘(大脚婆娘)  拼音:dà jiǎo pó niáng
旧称没有缠脚的妇女。《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一进了门,听得里面一片声吵嚷。却是凌家因在客边,雇了两个乡里大脚婆娘,主子都同他偷上了。」
分类:旧称妇女
《国语辞典》:出自娘胎  拼音:chū zì niáng tāi
1.出生。如:「我打出自娘胎就没有受过这般礼遇。」
2.来自遗传。如:「他这种个性出自娘胎,很难改变。」
《国语辞典》:美娇娘(美娇娘)  拼音:měi jiāo niáng
美丽的女子。如:「经过多年的爱情长跑,他终于如愿地娶得美娇娘。」
分类:美丽女子
《国语辞典》:婆娘子  拼音:pó niáng zi
旧时农业社会,贫户家口人丁太少,生子五、六岁时,即娶十几岁媳妇过门,以助家务田事。而不知人事的小丈夫,因所娶的妻子大自己好几岁,犹如妻子的孩子,故称为「婆娘子」。
《国语辞典》:娘娘腔  拼音:niáng niáng qiāng
形容男子言谈举止具有阴柔气质,多含贬义。如:「老师制止同学用『娘娘腔』骂人。」
《国语辞典》:李三娘  拼音:lǐ sān niáng
戏曲剧目。五代故事戏。叙刘智远往邠州投军,其妻李三娘遭兄嫂逼迫改嫁,不从,逼使推磨汲水,饱受折磨。三娘于磨房产子,命名咬脐郎。嫂夺其子投河中,为窦老所救,护送邠州。后刘智远以军功为节度使,终于一家团圆。也称为《咬脐郎》、《五龙祚》。
《国语辞典》:离娘饭(离娘饭)  拼音:lí niáng fàn
1.结婚当天男方赠给女方的酒席。
2.湖南省某些古村落的古老习俗,指女子于出嫁的前一晚,与父母和兄弟姊妹在家中所吃的最后一餐。
《国语辞典》:两娘女(两娘女)  拼音:liǎng niáng nǚ
湖南方言。指母女两人。如:「她们两娘女的感情融洽,会彼此分享心事。」
《国语辞典》:林默娘  拼音:lín mò niáng
人名。(西元960~?)宋福建莆田人。相传具神异能力,救人无数。死后升天为神。参见「天上圣母」条。
《国语辞典》:老娘儿(老娘儿)  拼音:lǎo niáng ér
称谓。称排行最小的姑母。也作「老姑儿」。
《国语辞典》:偷婆娘  拼音:tōu pó niáng
与别人家妇女有不正常的关系。《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此人生得丰姿俊雅,专在三街两巷,贪花恋酒,趋奉得妇人中意。年纪三十岁,不要娶妻,只爱偷婆娘。」
《国语辞典》:新娘车(新娘车)  拼音:xīn niáng chē
结婚时,专责载送新娘的车子。
《国语辞典》:新娘花  拼音:xīn niáng huā
1.百合科或天门冬科「文竹」的别名。参见「文竹」条。
2.旋花科牵牛花属「茑萝」之别名。一年生缠绕草本。叶一面羽状深裂,具十至十八对细线形裂片。聚伞花序腋生,花冠深红色,高碟形星形五裂。蒴果卵圆形,种子四枚。原产南美,栽培观赏。
《国语辞典》:七娘妈(七娘妈)  拼音:qī niáng mā
台湾、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祇。据说能庇佑孩子的健康和平安,是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为感谢七娘妈的保佑,当子女年满十六岁那年,家长便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那天,携子女前往祀七娘妈的庙宇祭拜谢恩。也称为「七星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