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妇家(婦家)  拼音:fù jiā
夫称妻之家或翁姑称媳妇之家。《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高句骊》:「其婚姻皆就妇家,生子长大,然后将还,便稍营送终之具。」
《漢語大詞典》:妻族
妻的娘家亲族。 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妻族二者,妻之父为一族,妻之母为二族。”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狐》:“其从父妹婿,曰 郑六 ,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託身妻族。”
《國語辭典》:嫁资(嫁資)  拼音:jià zī
女子结婚时,娘家陪嫁的财物。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裴杨操尚》:「杨相女适裴坦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坦尚俭,闻之不乐。」《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也作「嫁赀」。
《國語辭典》:新亲(新親)  拼音:xīn qīn
结婚时,男女两方家属的互称。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四:「惟大宾或新亲过门,则添虾蟹蚬蛤三四物,亦岁中不一二次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自己备了赏,倒像新亲一般,办了个热闹。」
《漢語大詞典》:还妾(還妾)
休弃侍妾回归娘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此时连前日儿子带姙还妾之事,尽多如隔了一世的,那里还记得影响起来?”
《國語辭典》:赔钱货(賠錢貨)  拼音:péi qián huò
旧时因女子不能外出赚钱,出嫁时又需陪送妆奁,故称女儿为「赔钱货」。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道是石哥哥,我不合救了他亡身祸,因此上被周公家知道我这赔钱货。」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休置俺这等掂梢折本赔钱货,则守恁那远害全身安乐窝。」也作「陪钱货」。
《國語辭典》:暖女  拼音:nuǎn nǚ
宋代婚俗。女嫁三日,娘家馈送食物问候。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三日,女家送䌽段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谓之『暖女』。」也作「餪女」。
《國語辭典》:陪送  拼音:péi sòng
1.古代女子结婚时随带的妆奁或随从的婢女。《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一面使人暗暗调唆张华,只叫他要原妻,这里还有许多陪送外,还给他银子安家过活。」也作「陪嫁」。
2.亏损。如:「他对生意不在行,不到半年本钱全陪送光了。」
《漢語大詞典》:扎老女坟(扎老女墳)
谓永不出嫁,老死娘家。 姚雪垠 《长夜》二二:“小姑子是个长舌女,打算在家里扎老女坟。”
《國語辭典》:探房  拼音:tàn fáng
民间习俗。指新娘的亲戚,在婚礼当天到新房喝茶,探望新娘,并带回新娘所给的手帕,称为「探房」。
《漢語大詞典》:谢妆(謝粧)
新娘家运来嫁妆时,新郎至新娘家答谢,谓之“谢粧”。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是要过祠堂去等着公子来谢粧,姑娘是苦苦的不放。”
《国语辞典》:接三换九(接三换九)  拼音:jiē sān huàn jiǔ
旧时新娘婚后第三天,要由娘家派人接回一次;第九天,要互相送礼,探望一次,称为「接三换九」。《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你长大出嫁的时节,我与你打簪环,做铺盖,买梳头匣子,我当自家闺女一般接三换九。」
《国语辞典》: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拼音:jià chū qù de nǚ ér,pō chū qù de shuǐ
旧时比喻女子出嫁后,不再与娘家有任何关系,一切好坏都归属于夫家。如:「现代女性多不被传统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束缚,与娘家亲人保有良好的互动。」《孽海花》第二二回:「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你倒怕了他!我告诉你说,一个女娘们,只要得夫心,得了夫心,谁也不怕。」
《国语辞典》:餪盘(餪盘)  拼音:nuǎn pán
女儿出嫁三日,娘家馈送食物问候的一种旧俗。《土风录。卷二。餪盘》:「嫁女三日,馈熟食曰餪盘。」
《國語辭典》:姑奶奶  拼音:gū nǎi nai
1.称谓:(1)娘家称已出嫁的长辈女子。也称为「姑太太」。(2)称祖父的姊妹。
2.北方方言。称天主教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