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挟权倚势(挟权倚势)  拼音:xié quán yǐ shì
倚仗权贵和威势。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待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灰飞。」《孤本元明杂剧。认金梳。第二折》:「堪恨这挟权倚势的儿曹辈,乱作胡为。」也作「挟贵倚势」。
《国语辞典》:挟势弄权(挟势弄权)  拼音:xié shì nòng quán
倚仗威势,玩弄权力。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出:「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
《国语辞典》:威逼利诱(威逼利诱)  拼音:wēi bī lì yòu
以威势胁迫,以利益诱惑。如:「虽然面临威逼利诱,我们也要坚守原则,绝不低头。」
《国语辞典》:大显威风(大显威风)  拼音:dà xiǎn wēi fēng
展现威势、声势。如:「今年奥运,中华代表队大显威风,一举拿下七面金牌,战果辉煌。」
《国语辞典》:逞起威风(逞起威风)  拼音:chěng qǐ wēi fēng
放纵的显示自己的威势胆量。《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琏见了人,越发倚酒三分醉,逞起威风来,故意要杀凤姐儿。」
《国语辞典》:传檄而定(传檄而定)  拼音:chuán xí ér dìng
发布晓喻的文书即可平定其地。形容威势强大,不需交战就能使对方屈服。《周书。卷一九。杨忠传》:「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三国演义》第四一回:「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
《漢語大詞典》:法势(法勢)
法令与威势。 商鞅 重法, 慎到 重势。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无法势,虽贤人不能以为治。”
《國語辭典》: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ǎ hǔ wēi
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见《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國語辭典》:官架子  拼音:guān jià zi
官吏高傲的神态、威势。如:「主管职位很高,但从来不摆官架子!」
《漢語大詞典》:豪制
谓以威势挟制。新唐书·元载传:“ 英倩 弟 英璘 ,家 金州 ,州人缘以授官者亦百餘,豪制乡曲,聚无赖少年以伺变,恃 载 权,牧宰莫敢问。”宋史·食货志下七:“民间有吉凶事酤酒,旧听自便,毋抑配,而 江 、 淮 、 荆湖 、两 湖 酒户往往豪制良民,至出引目,抑使多售。”
分類:威势挟制
《漢語大詞典》:并威偶势(并威偶勢)
谓聚集声威势力。《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寧家。”
《漢語大詞典》: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劾大璫子弟:“迨 冯璫 将败,最初言者,亦不过借司房 徐爵 牵及之耳。未几追论者连篇累牘,谚所云‘打死虎’也。可以观世变矣。”亦作“ 打死老虎 ”。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漢語大詞典》:声振寰宇(聲振寰宇)
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梁书·本纪总论:“﹝ 高祖 ﹞开荡荡之王道,革靡靡之 商 俗,大脩文教,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胄仁义,折衝罇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
《國語辭典》:耍威风(耍威風)  拼音:shuǎ wēi fēng
表现出令人敬畏的声势或排场。如:「别耍威风了,待会儿出糗了可不好。」
《國語辭典》:鼠凭社贵(鼠憑社貴)  拼音:shǔ píng shè guì
老鼠靠神庙的保护。比喻倚仗别人势力胡作非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八出:「公卿颐指气使,果然鼠凭社贵,真个狐藉虎威,好气势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