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威  拼音:shén wēi
神奇的威力。《西湖佳话。岳坟忠迹》:「贼众齐上,岳公转起神威,大喝一声,就如平地起一个霹雳,手起枪落,只是杀人。」
《漢語大詞典》:严威(嚴威)
(1).严肃而威重。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儼恪,非所以事亲也。” 孔颖达 疏:“严谓严肃,威谓威重。”
(2).敬畏。国语·楚语下:“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瀆齐盟,无有严威。” 韦昭 注:“严,敬也;威,畏也。”
(3).犹威力,威势。《后汉书·张酺传》:“今严威既行,皆言当死,不復顾其前后,考折厥衷。”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惻夏日之严威。”《杀狗记·雪中救兄》:“严威正加,满空中如盐撒下。” 鲁迅 《彷徨·伤逝》:“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
《國語辭典》:法力  拼音:fǎ lì
1.佛法或道法的能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西游记》第二九回:「长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
2.泛指神奇的力量。如:「这魔术师的法力还真不可忽视。」
《國語辭典》:威势(威勢)  拼音:wēi shì
权威势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三国演义》第三回:「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
《漢語大詞典》:养威(養威)
培植、保持威力。荀子·礼论:“寝兕、持虎、鮫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新唐书·裴度传:“不如养威 河北 ……以营 阳穀 ,则人人殊死,贼势穷矣。”明史·冯元飇传:“平时养威自重,遇天下有事,輒曰:‘昭代本无相名,吾儕止供票拟。’”
《國語辭典》:示威  拼音:shì wēi
1.显示威力、力量。《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
2.结合群众表示某种意愿的集体行动。如:「示威游行」、「示威运动」。
《國語辭典》:挟持(挾持)  拼音:xié chí
1.用威力迫使对方屈服。宋。苏辙〈历代论二。邓禹〉:「听禹坚守北道时出挠之,而使别将挟持其东。」也作「胁制」。
2.从两旁架住、握住。《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
3.抱负。宋。苏轼留侯论〉:「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漢語大詞典》:无威(無威)
(1).不施威力。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凡诸侯小国, 晋 楚 所以兵威之……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2).不自重;没有威信。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遵义》:“令与心乖者废,后令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
《國語辭典》:显灵(顯靈)  拼音:xiǎn líng
鬼神显现其灵验或徵兆。《明史。卷五○。礼志四》:「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方晓得适才妇人,乃是观音显灵。」也作「显灵应儿」。
《國語辭典》:胁制(脅制)  拼音:xié zhì
倚恃权势,或利用弱点加以要胁控制。《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也作「挟制」。
《國語辭典》:夜战(夜戰)  拼音:yè zhàn
夜间战斗。如:「敌军在激烈的夜战中损失惨重,黎明时即宣布投降。」《后汉书。卷七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公孙瓒》:「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雠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
《國語辭典》:威服  拼音:wēi fú
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做著那弓箭,威服乖张。」
《漢語大詞典》:威制
用威力压服或用暴力制服。汉书·赵广汉传:“威制豪彊,小民得职。”魏书·崔浩传:“此是国家威制诸夏之长策也。”
《漢語大詞典》:威慑(威懾)
亦作“ 威讋 ”。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汉 张衡 《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伉。” 晋 郭璞 《开明》诗:“开明天兽,禀兹食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 崑山 ,威慑百灵。”梁书·武帝纪上:“若功业克建,威讋四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唐 元稹 《论教本书》:“ 赵高 之威慑天下,而 胡亥 已自幽於深宫矣。”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记》:“站在他面前的一些又高又大的敌人,竟被这满身血迹又瘦又小的孩子底一双冒着火花的眼神威慑住了。”
《國語辭典》:火器  拼音:huǒ qì
泛指利用火药爆炸燃烧的武器。如枪、炮、火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