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威仪
【佛学大辞典】
(名数)沙弥之威仪数也。扶桑略记曰:「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
(名数)沙弥之威仪数也。扶桑略记曰:「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
十戒法并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
三千威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大部辅注十一曰:「三千威仪,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行住坐卧),合为一千,循三世转为三千威仪。」案是不过凿说,三千者极言其多也。藏中大比丘三千威仪有二,明一千百八十二事。楞严经曰:「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六祖坛经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又】经名。大比丘三千威仪之略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法数者强凿成三千之数量。(参见:三字部三千威仪)
【佛学常见辞汇】
三千是形容数目很多,此三千威仪是比丘具足戒之外的微细行仪。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是。
三千威仪
四 重┐
十三僧残 │ ┌行┐
二 不 定│ │住│ ┌过去┐
三十尼萨耆├二百五十戒各具┤ ├四威仪为一千历┤现在├三世为三千
九十波逸提│ │坐│ └未来┘
一百众学 │ └卧┘
七 灭 诤┘
(术语)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大部辅注十一曰:「三千威仪,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行住坐卧),合为一千,循三世转为三千威仪。」案是不过凿说,三千者极言其多也。藏中大比丘三千威仪有二,明一千百八十二事。楞严经曰:「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六祖坛经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又】经名。大比丘三千威仪之略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法数者强凿成三千之数量。(参见:三字部三千威仪)
【佛学常见辞汇】
三千是形容数目很多,此三千威仪是比丘具足戒之外的微细行仪。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是。
三千威仪
四 重┐
十三僧残 │ ┌行┐
二 不 定│ │住│ ┌过去┐
三十尼萨耆├二百五十戒各具┤ ├四威仪为一千历┤现在├三世为三千
九十波逸提│ │坐│ └未来┘
一百众学 │ └卧┘
七 灭 诤┘
三业四威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威仪为行住坐卧之仪表,故三业四威仪乃总标一切所作之语。
【佛学次第统编】
四威仪为行、住、坐、卧之仪表,故三业四威仪,可总标一切所作之语。
(术语)四威仪为行住坐卧之仪表,故三业四威仪乃总标一切所作之语。
【佛学次第统编】
四威仪为行、住、坐、卧之仪表,故三业四威仪,可总标一切所作之语。
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比丘之威仪行法。
(书名)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比丘之威仪行法。
大僧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之异名。
(经名)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之异名。
四威仪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行住坐卧四种之作法也。(参见:威仪)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行,二住,三坐,四卧。此四者各有仪则不损威德,谓之四威仪。菩萨善戒经五曰:「威仪苦者名身四威仪: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者卧。菩萨若行若坐,昼夜常调恶业之心。忍行坐苦,非时不卧,非时不住,所住内外若床若地若草若叶,于此四处常念供养佛法僧宝。」释氏要览下曰:「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
【佛学常见辞汇】
行、住、坐、卧。
【三藏法数】
(出菩萨善戒经)
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一、行〕,谓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二、住〕,谓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三、坐〕,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四、卧〕,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名数)行住坐卧四种之作法也。(参见:威仪)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行,二住,三坐,四卧。此四者各有仪则不损威德,谓之四威仪。菩萨善戒经五曰:「威仪苦者名身四威仪: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者卧。菩萨若行若坐,昼夜常调恶业之心。忍行坐苦,非时不卧,非时不住,所住内外若床若地若草若叶,于此四处常念供养佛法僧宝。」释氏要览下曰:「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
【佛学常见辞汇】
行、住、坐、卧。
【三藏法数】
(出菩萨善戒经)
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一、行〕,谓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二、住〕,谓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三、坐〕,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四、卧〕,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沙弥威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同于七十威仪。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同于七十威仪。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明智旭重辑。
(书名)一卷,明智旭重辑。
威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者。法华经序品曰:「又见具戒,威仪无缺。」观无量寿经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疏一下曰:「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左传曰:「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则谓之仪。」
【佛学常见辞汇】
行住坐卧应有的威德和仪则。
(术语)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者。法华经序品曰:「又见具戒,威仪无缺。」观无量寿经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疏一下曰:「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左传曰:「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则谓之仪。」
【佛学常见辞汇】
行住坐卧应有的威德和仪则。
八万威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千之威仪,为小乘比丘之事。大乘之菩萨,有八万之威仪。按八万为八万四千之略,是亦示数之多量。然作法数者说云。三千威仪,配身口七支而成二万一千,约之于贪瞋痴之三毒与三毒等分而成八万四千。见大藏法数六十八。法界次第下之上曰:「三千威仪,八万律行。」撰择集曰:「不犯威仪有二:一大乘谓有八万,二小乘谓有三千。」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菩萨有八万之威仪。八万是八万四千之略,是形容数量很多。
(术语)三千之威仪,为小乘比丘之事。大乘之菩萨,有八万之威仪。按八万为八万四千之略,是亦示数之多量。然作法数者说云。三千威仪,配身口七支而成二万一千,约之于贪瞋痴之三毒与三毒等分而成八万四千。见大藏法数六十八。法界次第下之上曰:「三千威仪,八万律行。」撰择集曰:「不犯威仪有二:一大乘谓有八万,二小乘谓有三千。」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菩萨有八万之威仪。八万是八万四千之略,是形容数量很多。
威仪师
【佛学大辞典】
(职位)授戒时三师七證中有教授师,为指示授戒者以坐作进退之威仪者,此教授师,又云威仪师。行事钞上三曰:「单白差威仪师。」自此一般法会指挥众僧仪式作法之僧,名为威仪师。
【佛学常见辞汇】
传授如何行住坐卧的教师。
(职位)授戒时三师七證中有教授师,为指示授戒者以坐作进退之威仪者,此教授师,又云威仪师。行事钞上三曰:「单白差威仪师。」自此一般法会指挥众僧仪式作法之僧,名为威仪师。
【佛学常见辞汇】
传授如何行住坐卧的教师。
威仪僧
【佛学大辞典】
(职位)同威仪师。
(职位)同威仪师。
威仪法师
【佛学大辞典】
(职位)同威仪师。
(职位)同威仪师。
菩萨五戒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之略名。
(经名)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