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汉威仪
识汉衣冠
汉仪再睹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例句
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时。 严武 酬别杜二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之一(时逃难在宿松山作。萧士赟云,此下八首非白作。)
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宫威仪重昭洗。 杜甫 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
不图汉官仪,今日忽再睹。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第二十五句缺一字。二十六句缺三字)
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 皇甫曾 送汤中丞和蕃
《國語辭典》:威仪(威儀) 拼音:wēi yí
1.庄严的容止仪态。《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漢語大詞典》:四威仪(四威儀)
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亦省作“ 四仪 ”。 唐 皎然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仪皆道意,不学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门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分类字锦》:摄以威仪(摄以威仪)
诗 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漢語大詞典》:风威(風威)
(1).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