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庶姬
众姬妾;众妃嫔。 晋 张华 《女史箴》:“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北史·列女传序:“永言载思,实庶姬之耻也。”
分類:姬妾妃嫔
《骈字类编》:羊姬
晋书夏侯湛传:湛作昆弟诰。其词曰。余闻之。周之有至德。有妇人焉。我母氏羊姬。宣慈恺悌。明粹笃诚。以抚训群子。厥乃我龀齿。则受厥教。
《韵府拾遗 遇韵》:姬祚
晋书武定王皇后传:任姒配周。而姬祚以昌。
《漢語大詞典》:姬易
周易。 周 , 姬 姓,故称。 宋 范仲淹 《试笔》诗:“况有南窗 姬 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韵府拾遗 东韵》:姬童
沈约诗:箫歌美嬴女,笙吹悦姬童。
《分类字锦》:姬傅
后汉书窦皇后纪: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肃宗先闻后有才色,数以讯诸姬傅,及见,雅以为美,马太后亦异焉。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姬伯
即 周文王 姬昌 。文选·张衡〈东京赋〉:“仪 姬伯 之 渭 阳,失熊羆而获人。” 薛综 注:“ 姬伯 , 文王 为 西伯 也。”
分類:周文王
《漢語大詞典》:蚕姬(蠶姬)
蚕的别称。 明 王世贞 《吴兴杂兴》诗之七:“乌鬼秋常放,蚕姬夜不眠。”参见“ 蚕妇 ”。
分類:
《漢語大詞典》:蚕妇(蠶婦)
(1).养蚕的妇女。北史·苏绰传:“然后可使农夫不失其业,蚕妇得就其功。” 唐 王棨 《江南春赋》:“谁见其晓色东皋,处处农人之苦;夕阳南陌,家家蚕妇之愁。” 宋 陆游 《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二:“耕佣蚕妇共欣然,得见先生定有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回:“却原来是个蚕妇养的蚕虫儿。”
(2).蚕的别称。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
《漢語大詞典》:丹姬
楚庄王 的宠姬。《汉书·谷永传》:“昔 舜 飭正二女,以崇至德; 楚庄 忍絶 丹姬 ,以成伯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楚庄王 得 丹姬 ,三月不听朝, 保申 諫,忍絶不復见,乃勤政事,遂为盟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放 丹姬 以弭婉孌之迷;退 子瑕 以杜餘桃之惑。”
《漢語大詞典》:荆姬
指 楚 地的美女。亦用以喻名花。 三国 魏 锺会 《菊花赋》:“芳菊始荣,纷葩曄曄,或黄或青;乃有 毛嬙 、 西施 、 荆 姬、 秦 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泛明彩於宵波,飞澄华於晓月;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髮。”
《骈字类编》:李姬
后汉书列女传论:如马、邓、梁后,别见前纪,梁嫕、李姬,各附家传。若斯之类,并不兼书。
《漢語大詞典》:孋姬
即 骊姬 。 春秋 时 骊戎 国君之女。 汉 东方朔 《七谏·沉江》:“ 晋献 惑於 孋姬 兮, 申生 孝而被殃。”
《骈字类编》:上姬
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令盛柏为姬姓之长,位在上也。
《骈字类编》:桃姬
葛长庚鹤林赋见藻凫下。
《國語辭典》:竹姬  拼音:zhú jī
古时消暑的器具。参见「竹夫人」条。
分類:竹夫人
《國語辭典》:竹夫人  拼音:zhú fū rén
古时消暑的器具。由光滑精细的竹皮编制成长圆形的竹笼,笼长大约五尺,径宽五、六寸,一端有底,一端开口,可置于床席间,可憩臂休膝,作用如今天的抱枕。四周有空隙,可吸收汗水,亦可加入薄荷叶、栀子花等鲜花香草,具有清神怡情的效果。宋。苏轼 送竹几与谢秀才诗:「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待这标致人来,替夫人搿一搿,也强如冬天用汤婆子,夏天用竹夫人。」也称为「百花娘子」、「抱节君」、「青奴」、「竹姬」、「竹夹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