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齐姜(齊姜)  拼音:qí jiāng
1.古时齐国姓姜的女子。
2.春秋时晋文公之妻姜氏。原为齐桓公之女,晋文公避难到齐,而与之结婚。
3.语本《诗经。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借指高贵美丽的女子。汉。无名氏〈陇西行〉诗:「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漢語大詞典》:族居
(1).群居;聚居。逸周书·程典:“士不族居,不足以给官。” 孔晁 注:“族,犹羣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在 夏 代,各生产部门的奴隶大多仍保留着族居现象。”
(2).丛生。吕氏春秋·辨土:“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
(3).犹言姓氏籍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 彭 离席,肃客入。相揖环坐,便询族居。客曰:‘小生 广陵 人,与君同姓,字 海秋 。’”
《國語辭典》:旗号(旗號)  拼音:qí hào
1.旗帜、旗子。《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见这边船上打著『贵州总镇都督府』的旗号,知道是汤少爷的船。」
2.旗语。即挥动旗子以传递的讯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号,叫他停轮。」
3.名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著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买云雷雨。」
《國語辭典》:榜花  拼音:bǎng huā
科举考试录取榜单中姓氏稀有罕见的人。宋。钱易《南部新书。丙集》:「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漢語大詞典》:显姓(顯姓)
显赫的姓氏;望族。 唐 韩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 裴 为显姓,入 唐 尤盛,支分族离,各为大家。”
《漢語大詞典》:某子
古代对男子的敬称。某,指姓氏。仪礼·乡饮酒礼:“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 郑玄 注:“某者,众宾姓也。” 贾公彦 疏:“以某在子上,故知是众宾姓也。”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孔子 为 鲁司寇 ,听狱必师断,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进曰:‘某子以为何若,某子以为云云。’又曰:‘某子以为何若?’某子曰:‘云云。’辩矣,然后君子几当从某子云云乎。”
《國語辭典》:客姓  拼音:kè xìng
同族人聚居的村落中,外来住户的姓。如:「王先生在李家庄是客姓,所以大家都特别照顾他。」
分類:村庄姓氏
《国语辞典》:更姓  拼音:gēng xìng
1.改换姓氏。如:「行不改名,坐不更姓。」
2.改易朝代。《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
《漢語大詞典》:族氏
宗族姓氏。 唐 韩愈 《毛颖传》:“ 颖 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 秦 事,无不纂録。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 老子 、外国之説,皆所详悉。”
《國語辭典》:姓族  拼音:xìng zú
有名望的大族。《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
《國語辭典》:吐谷浑(吐谷渾)  拼音:tǔ yù hú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今青海北部、新疆东南部。其祖先本辽东鲜卑种,西晋时酋帅庶长子吐谷浑率领部分族人迁至陇西,在今青海省以西及四川松藩之地。后势力渐大,唐太宗时曾命李靖等讨伐,国主败亡其子遂降唐,受封为西平郡王。至高宗时败亡于吐番。信奉多神及佛教。以游牧为业。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政权组织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漢語大詞典》:写疏(寫疏)
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 胡老爹 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疏等事。”
《国语辞典》:鹖冠子(鹖冠子)  拼音:hé guān zǐ
书名。相传为春秋时楚人所撰,撰者姓氏不详,常居深山,以鹖鸟羽为冠,故用以为名。共十九篇,宋陆佃注。内容以道家之言为主,而杂以法家刑名之说。
分类:书名姓氏
《國語辭典》:外姓  拼音:wài xìng
异姓。《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儒林外史》第六回:「宗嗣大事,我们外姓如何做得主?」
《漢語大詞典》:沮渠
复姓。原为 匈奴 官名,后遂以为姓氏。 晋 有 沮渠蒙逊 。见晋书·沮渠蒙逊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