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根源  拼音:gēn yuán
1.事物的本初或来源。《抱朴子。外篇。酒诫》:「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唐。杜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2.事物的根本、基础。《魏书。卷六七。崔光传》:「此乃学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西游记》第二回:「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
3.追根寻问。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植物既载,动物亦繁。飞泳骋透,胡可根源。」
4.根由,事情的始末、缘由。《金瓶梅》第三九回:「夫人听我说根源。」也作「根原」。
《國語辭典》:本纪(本紀)  拼音:běn jì
1.根本的纲纪。《管子。问》:「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
2.事情的本末经过。《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秦宓》:「愿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于小草,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
3.纪传体史书体例之一。为帝王传记。其例始于《史记》。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野叟曝言》第七八回:「史例起于马迁,凡帝称本纪,王侯称世家。班固黜项羽,去世家,其本纪、列传,悉遵马史。」
《國語辭典》:原委  拼音:yuán wěi
事情的始末。《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文明小史》第五九回:「黄世昌大喜,又出来到院上,找著了内巡捕,说明原委,托他照应照应。」
《國語辭典》:缘起(緣起)  拼音:yuán qǐ
1.事物的由来。
2.著书的人记其编著的原由,与序文略同。《金七十论。卷上》:「说此偈缘起。」
3.声明发起一事的文字,与启事略同。
4.一种流行于唐代的说唱艺术。叙述故事的始末缘由,作品均为宣扬佛教教义和讲述佛教故事。现存作品有《丑女缘起》、《目连缘起》等。
《國語辭典》:扬长(揚長)  拼音:yáng cháng
掉头不理,大模大样的样子。《红楼梦》第五八回:「又哭道:『我也不便和你面说,你只回去背人悄问芳官就知道了。』说毕,扬长而去。」《文明小史》第一○回:「说罢,领了众人,扬长而去。」
《國語辭典》:起末  拼音:qǐ mò
事情的缘起、经过及结果。《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符令公问了起末,喝左右取长枷枷了,押下司理院问罪。」
《国语辞典》:觉书(觉书)  拼音:jué shū
一种外交文书,详载某一事件的始末和所主张的办法等。
《國語辭典》:原始要终(原始要終)  拼音:yuán shǐ yào zhōng
推究事物发展的始末经过。《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也作「原始反终」、「原始见终」。
分類:探究始末
《國語辭典》:源源本本  拼音:yuán yuán běn běn
事情的详细始末。《文明小史》第六○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也作「本本源源」、「元元本本」、「原原本本」。
《漢語大詞典》:招稿
记录案件始末与犯人供词等的文稿。《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次日,那书办做成了招稿,先送与 晁大舍 看了。”
《漢語大詞典》:招册
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 宣帝 即位,寻求外家,求得 王媪 ,媪有供词一段,歷言 翁须 嫁 刘仲卿 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 王奂 在狱中杀 刘兴祖 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
《国语辞典》:穷源竟委(穷源竟委)  拼音:qióng yuán jìng wěi
1.把河道的源头到末尾,全部予以探查。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明史。卷二二三。徐贞明列传》:「又遍历诸河,穷源竟委,将大行疏浚。」
2.引申为探究事物的始末原委。如:「此事众说纷云,全赖他穷源竟委,真相才得以大白。」
《国语辞典》:穷源推本(穷源推本)  拼音:qióng yuán tuī běn
推究事情的根本始末。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九出:「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图功业志气从新,思骨肉宗支寻旧。」也作「穷本极源」。
《漢語大詞典》:变揭(變揭)
陈述变乱始末的密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维忠 所上变揭,尚存余家。”
《漢語大詞典》:穷原竟委(窮原竟委)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 河 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孔颖达 疏:“言三王祭百川之时,皆先祭 河 而后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 河 为海本,源为委本。”后因以“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愿稍敛徵逐之迹,发架上书,择其切於实用者一二端,穷原竟委,殫心研贯,一事毕,更治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