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邓太妙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
字玉华,西安人,三水文光禄翔青继室。有《嘉莲阁集》。
众香词
太妙,故宁河武顺王之裔。崇祯初年,翔青以太仆少卿客居武恭人没家,园有并头莲之瑞,作《嘉莲诗》七言近体四百馀首。邓之父见其才而告之曰:“此真可以婿汝矣。”太妙喜,遂委禽焉,既归于文。春秋佳日,奉太夫人板舆出游,登车吊古,夫妇倡酬,笔墨飞舞,争先斗捷,太妙有《三出西郊记》,读者艳之。甲戌,翔青得风病,至壬午春,不起,邓为文以祭,叙致详悉,关中文士争传写之。踰二年,关陕蹂躏,邓以才华为寇盗所知,沦于闯,遁于秦,流离于幽冀。邮墙旅壁,泼墨留题,往往皆黄鹄悲笳,汉南塞北之语,或以为尚在不死也。其题华阴驿站诗曰“三峰一别不复还,玉女愁容惨玉颜。妾与王嫱同命薄,学骑边马渡阴山。”壬申,长至华山王无异徵君,下塌草堂,出示二阕,并志其颠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叶绍颙(1594年—1670年),原名庆馀,一作绍卬,字季若,号庆绳。法名行承,号妙高居士。直隶吴江县(今江苏吴江市)人。官至太仆寺卿。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与从堂兄叶绍袁同榜。官至太仆寺卿。明亡,隐居不出近三十年。
支妙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崇祯时宫女,明亡出家于北城文殊庵,谈宫中旧事及甲申三月事甚悉。吴兆骞有《白头宫女行》咏其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
妙惠,长洲人。范氏女。般若庵尼。有《昙花轩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瓜州僧。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妙庵,字石楼,昆明张氏子,年十二诣筇竹得度。性极颖异,质近生知。𠪾参名宿,授以狗子无佛性语,失志勤攻,遂有悟入。机辩如流,德业精雅,士庶钦重,数兴古刹。寂年五十九,僧腊三十五。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妙复,字天钧,无锡人。有《石林吟稿》。
清诗别裁集
字天钧,江南无锡人。有《石林吟稿》。○天钧与荣道士泂泉、杜太史云川结诗社,称九龙三逸。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同时有妙修,临海人。年方志学,便解超麈,后参名山,时有證悟。及至国清,沈沦爨下,四十馀年。冬夏一破衲,而济人之急,恤人之病,视力所至,唯恐弗及。平昔寡言笑,无事则手持贯珠,佛号喃喃,在心在口。一日忽语人曰:“今后七日,吾当去矣。”遂不饮不食,长坐绳床,如期而寂,寿七十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明智)弟子实妙,字语微,生而颖异,初依极乐寺明郢,后参智,尽得东山之法。智寂,褒其遗语,乞陈进士文灿为之序。实妙继席东山,多循旧规,禅风不坠,机薪既尽,应火斯传。又得徒悦贤,亦能嗣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有堂,号妙道人。吴英子。长于目录学及校勘古籍。曾校《释名》,又刻有《真意堂丛书》,撰有《四书章句集注附考》。
徐妙清 朝代:

人物简介

茗斋集
从兄学博二高公长女,名妙清,字雪轩,能诗,事亲甚孝,归国子生彭骞曾,即余表弟也。雪轩病革,遗语曰:诗词非闺阁中所宜,不可流传于外,我死悉焚之。彭不忍弃,捡遗帙,仅存咏柳二诗,附而传之。或海内词人编之彤管焉。 徐兆扈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南汇人,字妙明。叶凤毛女,王进之妻。卒年二十四。有《疏兰词》、《怀清楼稿》。
闺秀词钞
字妙明,南汇人,荫中书凤毛女,王进之室。有《疏兰词》、《怀清楼稿》。
清诗备采集
慧光,诗得家学,年十七于归,逾年夫殁孀居,后卧病六年而亡。平生著作多焚去,叶君偶于残帙中,得诗词数十篇,不忍湮没,为之付梓,题曰《怀清楼稿》。
妙祥瑞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同时有妙祥瑞者,临海金氏子,亦参宝林有悟,首众国清三载。乾隆四十七年春三月示疾,返妙峰庵,长坐不卧,与众含笑作别,端坐而化。有语录一卷,附刋《宝林集》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令华,一字莲夫,号妙士,又号画生。嘉庆四年进士,授知县不就,主讲西泠。工山水,白描有名于时。卒年四十七。有《读书札记》、《深柳居诗文集》。
维基
陈诗庭(1760年—1806年),字令华、一字莲夫,号妙士、又号画生。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清代画家、学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即授知县,不就。主讲西泠。陈诗庭性格沈挚,每治必钩深诣徵。中年以后,研究经义,探六书之旨。工山水画,以白描闻名于时。著作有《读书札记》、《深柳居诗文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如月,字妙明,与自明同邑。持律精严,结茅终南,三十馀载。出访名山,小住镇江莲花庵,日以念佛为事。尝至金山、高旻、天宁,语未来事有应。后复入终南,合掌称佛而逝,事在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春秋七十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