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南人。工画。以飞白笔作树石,有清逸意;画折枝花,以色乱点花头,时称工妙。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彦节,居士,字节夫,号妙德。曾为门司。于宗杲一喝下,疑情顿脱。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三、《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以善相术闻名。高宗驻维扬时,馆于张浚家。一日自外归,谓浚城中有金兵将至之兆,宜劝高宗南渡。浚入奏,帝欲留元夜观灯,未决。俄粘罕来犯,城中死者无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杭州临川人,俗姓胡,号无相。尝面壁静坐,顿悟。能诗文,名公多与之交。晚年结庵,行头陀法,久之,趺坐而化,年八十余。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宁(今属福建)人。住开善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
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少出家,谒佛果,从宗杲,二十年无所省发。得友人宗元启发,言下大悟。后主建宁府开善寺。编有《普觉宗杲禅师语录》(存)、《大慧宗门武库》(存)等。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谦本郡人。未详氏族。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了矣。将辞友人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尔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尔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本郡人。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友人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谦。建州游氏子。家世业儒。幼聪慧。读书辄成诵。早失恃怙。叹曰。为人子者。不及甘旨之养。当从浮屠氏。学出世法。以报罔极。遂落发谒佛果。无所省发。后随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领径山。师亦侍行。未几。令师往长沙。通紫岩居士张公书。师自以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意欲无行。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师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语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元告之曰。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妙喜。为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师曰。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驼个死尸路上行。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元曰。你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师见张公。张公喜甚。书自信二字为赠。师笑而受之。回径山。妙喜见而喜曰。建州子。你这回别也。后还里住开善。声光大震。将化。侍者请偈。师笑曰。万法本空。三界非有。死生于何处安著。忍为骇俗态乎。师行峻而气和。接物优容。不言自化。亦宗门之杰出者也。 宗元。亦建州人。依妙喜最久。分坐说法。张公帅三山。虚数院迎之。不就。归里结茆。号众妙园。垂语云。这一些子。恰如撞著杀人汉相似。你若不杀了他。他便杀了你。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谦,建宁人,未详氏族。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之,同寮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遗矢、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妙生者,会稽人。习律学,勤修净土之业,与大通善本居杭之象坞,共明此道,一夕会门人诵《弥陀经》,就榻端坐,焚香合掌,㗳然而寂。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总,苏颂孙女。年三十许出家,住平江府资寿,称无著妙总禅师。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杲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人。始学儒,自言遇许逊,得道术,出游嵩山,能言人未来之事。徽宗召见,赐号冲隐处士,进封通妙先生。献议九鼎神器不可藏于外,乃于禁中建阁贮之。后为道士林灵素陷害,下狱死。
朱自英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一七
朱自英(九七七——一○二九),字隐芝,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年十二为道士,后远游襄阳、青城,过濑乡,校雠上清宫古道经,又游河中府。景德元年嗣掌茅山道派,为茅山第二十三代宗师,时年二十九。奉旨住持汴京玉清昭应宫,赐号国师,复赐号观妙先生。天圣七年卒,世寿五十三。见《茅山志》卷一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八,《玄品录》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八
自宝(九七八——一○五四),俗姓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弱龄出家寿州普宁禅院,后云游四方,与蕲州五祖山戒禅师、驸马都尉李遵勖友善。至筠州洞山,长老晓聪愿以法席传之,四方禅学闻风而至。祖无择召临庐山归宗禅院,程师孟请徙云居,法席鼎盛,四众云集。初以李遵勖荐赐紫方袍,皇祐中赐号妙圆大师。至和元年卒,年七十七。见《武溪集》卷七《妙圆大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七。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宝。庐州合肥人。姓吴氏生有奇相。弱龄归普宁院。已抱出群之见。闻五祖戒公匠石宗门造之。置水投针。理存默识。遂入室传法焉。祖病。令行者往库司取生姜煎药。宝方主库事叱之。行者白祖。祖令将钱回买。乃与之。后往洞山。聪公知其为人。特加器重。临殁遗言。令继其席。郡守。又以书托祖。举所知者主洞山。祖云。无如买生姜汉。住未几。户外屦满矣。丛林殷足委积。常馀百万。黄檗山饘粥不继。宝移杖总之。黄檗为之丰。直院祖君无择。部宪程君师孟。并著好贤乐善之名。祖。既挽宝主归宗。程。复以云居致宝。前后凡四住名刹。在归宗时。一日扶杖出门见喝道来问甚。官吏云。县尉令避路。宝侧立道左。马至前跪不行。宝曰。畜生却识人。尉知是宝。再拜而去。住云居时。一夜山神肩舆。舆宝绕寺行。宝云。抬你爷抬你娘抬上方丈去。神直抬上方丈。宝为人精严。护持戒法。初行脚时。宿旅店。为娼女所窘。与同寝榻。宝危坐终夜。明发娼女索钱。与之出门。烧被而去。娼女以实告其父母。遂请归置斋以谢。谓真佛子也。然好名事边幅故。所至必选名僧自随。为其羽翼。宝实得法于五祖。祖暮年。弃众造焉。宝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为礼。且说偈讥之。祖遂造大愚。一日于僧堂前。倚拄杖。谈笑而化。宝虽有盛名。丛林亦以是少之。师在洞山。尝自甓寿藏。后二十馀年。遂终于归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一。示寂。十八日全身入塔。至和元年也。余襄公靖。为之铭曰。彼上人者。丛林独步。激扬宗旨。慈心广度。言发其机。俾之自悟。人得其要。直趋觉路。横杖而来。舍筏而去。吁嗟妙圆。人天仰慕。妙圆。师赐号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35 【介绍】: 宋仁宗后。应州金城人。天圣二年立为皇后,然颇见疏。尚、杨二美人俱得宠信,后数与之忿争,遂触怒仁宗,宦官阎文应因与帝谋废后,宰相吕夷简亦极力赞成。明道二年,诏以无子废之,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景祐元年,出居瑶华宫,又赐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帅。后帝念之,有意召还。二年,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暴死。次年,追复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虔州赣县人。相传遇异人得一宝镜,悬镜而卧,能神游洞天海岳。尝忆所游模写为图,并题咏之。仁宗皇祐间进上,赐号洞渊大师冲妙先生。
全宋诗
李思聪,号洞渊大师,处州祥符宫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赐号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极图》。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李思聪,赣县(今江西赣州)人,虔州祥符宫道士。皇祐初,献上《玉清璇极》等图,赐号洞渊大师。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极图》,赐号玄妙先生。著有《道门三界咏》三卷,《洞渊集》九卷(存)。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正统《道藏》和字号,嘉靖《赣州府志》卷一二。
释希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四三
希最(一○一五——一○九○),俗姓施,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四岁出家,十五受教于钱塘名师慧才。治平中敷讲于秀州青龙镇隆平之塔院,后徙居胜果寺。元祐五年秋坐化,寿七十六。赐号妙悟。见吕益梁《胜果寺妙悟大师碑铭》(《至元嘉禾志》卷二一),《补续高僧传》卷二。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希最。霅川施氏子。四岁出家。十五传教观于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始敷讲于嘉禾隆平。继徙居胜果。有空室祟所栖。师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今被法遣。法力没。当复来。数日击物飏火。变怪百出。师诃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乎。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为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今知悔过谢罪。且云。蒙师法力。当往生它化天矣。自此遂绝。师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师不甘。乃作评谤。以极辩之。其略有云。近睹雪谤盛制。所谓救生法二身。雪增减二谤者也。然此书一往可观。再言有失。解谤虽已焕然。雪谤犹自冰执。今据吾祖之格。以评阇黎之谬解。净觉见之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元祐庚午秋。坐化。阇维得舍利数百。 系曰。慈辩虽教人。每与禅衲游。尝问道于大通。通寄以书。发缄睹黑白二圆相。恍然有悟。答偈曰。黑相白相。担枷过状。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慈辩眼光。出涯涘矣。由是。而知得台宗之真者。不在言说间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希最,姓施氏,霅川人。四岁出家,覃恩得度。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每崇所栖,希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希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助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自此绝迹。希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希闻之,乃作《评谤》以辨。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宋僧。杭州于潜人,俗姓何氏,号参寥子。居杭州西湖智果寺,能文章,尤善作诗,为时推重。性傲僻寡合,与苏轼、秦观、陈师道诸士人为友。轼守杭州时,尝赴智果精舍居之,相与赋诗作记。徽宗崇宁末,归老江湖。尝赐号妙总大师。有《参寥子集》。
全宋诗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一四
道潜(一○四三——?),号参寥子,俗姓何,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以童子诵《法华经》得度为比丘。初授业于治平寺,后住杭州智果寺。道潜于内外典无所不窥,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少游等为方外交,苏甚重之。后苏谪居黄州,参寥不远二千里相访。为当路所嫉,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归老于潜山。有《参寥子集》十二卷存世。见《咸淳临安志》卷七○,《补续高僧传》卷二三,苏过《斜川集》卷五《送参寥道人南归序》。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道潜。字参寥。杭于潜何氏子。幼试法华得度。于书无所弗窥。能文章。尤喜为诗。与秦太虚苏长公。为方外交。苏甚重之。以书告文与可谓。其诗句清绝。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大义。见之令人肃然。苏谪居齐安。师不远二千里相访。留期年。移汝海。同游庐山。复归于潜山中。及苏守钱塘。卜兆山智果精舍。率宾客十六人。各赋一诗。送入院。后南迁。师欲转海访之。苏以书固止之。当路亦捃师诗语。谓有讥刺。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曾肇在翰院。言其非辜。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归老于潜山。有参寥子集。行世。人谓师之诗。雅淡真率。上欲窥陶白。而下有雁行苏黄句。即未脱子瞻烟火。雅不乐与宋人同烟火。如参寥自有为参寥。非第以子瞻重也。斯言得之。 宋景濂。作育王山寺碑。谓。大觉琏日。与九峰韶公。佛国白公。参寥潜公。讲道一室。扁曰蒙堂。丛林取则焉(可入传记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孙发,字妙仲,丰城(今属江西)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徽宗崇宁初为崇仁县尉(《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后知永丰县,以母老致仕。有《敷山集》,已佚。明嘉靖《丰城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