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妄语(妄語)  拼音:wàng yǔ
随便乱说或指荒唐无稽的话。《南史。卷七○。循吏传。何远传》:「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一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汝年尚少,何得妄语?」也作「妄说」、「妄言」。
《漢語大詞典》:谰语(讕語)
妄语。宋史·窦偁传:“有家法,闺门敦睦,人无谰语。” 清 赵翼 《戏老》诗:“应号活死人,谰语聊自戏。” 梁启超 《〈萃报〉叙》:“又报章体例未善,率互相勦説,杂采谰语,荒唐悠谬,十而七八。”
分類:妄语
《漢語大詞典》:飞笔(飛筆)
(1).犹妄语。晋书·石崇传:“﹝ 石统 ﹞近为 扶风王 骏 横所诬谤,司隶中丞等飞笔重奏,劾案深文,累尘天听。”
(2).很快地写。 明 胡震亨 《唐诗谈丛》卷二:“ 牛僧孺 未第时,以诗謁 刘中山 , 中山 为之飞笔点窜。”
分類:妄语地写
《漢語大詞典》:阑语(闌語)
妄语。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揖起趋去,无敢阑语。” 马其昶 补注:“ 应劭 曰:‘阑,妄也。’阑语即妄语。”
分類:妄语
《漢語大詞典》:谬谈(謬談)
妄语;误说。《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肃 曰:‘吾料 孔明 必不谬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阮亭 奉为至论, 冯钝吟 笑为谬谈,皆非知诗者。”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广韵〉注:“世子而云大夫,寺人而云有后,即姓氏书有此谬谈,亦不应漫无考订至此。”
分類:妄语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國語辭典》:十诫(十誡)  拼音:shí jiè
犹太教、基督教的十种戒约。相传为上帝在西奈山上亲自授予摩西,作为同以色列人订立的约法。包括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拜别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须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證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财物等。
《國語辭典》:钳钳(鉗鉗)  拼音:qián qián
妄言不谨诚的样子。《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事任于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
分類:妄语王肃
《國語辭典》:犁舌狱(犁舌獄)  拼音:lí shé yù
依中国民间信仰,造恶口业的人死后所堕入的地狱。
《漢語大詞典》:侜诳(侜誑)
妄语,胡诌。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谓妄语为侜诳。或曰胡侜,俗作谄。”
分類:妄语胡诌
《漢語大詞典》:边罪(邊罪)
佛教语。指僧人犯淫、盗、杀人、大妄语等四重罪。犯此罪者为佛海边外人,不堪重入净戒之海,故称。见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上三。
大天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馀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恶见,分别之各有一理,如真谛三藏部执疏所解,三论玄义幽捡钞五卷五十八纸所引。巴利书Katha%vatthu%出于五事之原语可案考之)。
小妄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语有小大之别。(参见:妄语)
小妄语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参见:妄语戒)
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大天)
大天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于佛灭后百年,于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于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