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馀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恶见,分别之各有一理,如真谛三藏部执疏所解,三论玄义幽捡钞五卷五十八纸所引。巴利书Katha%vatthu%出于五事之原语可案考之)。
(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馀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恶见,分别之各有一理,如真谛三藏部执疏所解,三论玄义幽捡钞五卷五十八纸所引。巴利书Katha%vatthu%出于五事之原语可案考之)。
小妄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语有小大之别。(参见:妄语)
(术语)妄语有小大之别。(参见:妄语)
小妄语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参见:妄语戒)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参见:妄语戒)
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大天)
(杂语)(参见:大天)
大天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于佛灭后百年,于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于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于佛灭后百年,于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于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
不妄语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皆制之。禁止一切虚妄不实之言也。
【三藏法数】
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三藏法数】
不妄语戒者,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三藏法数】
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
(术语)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皆制之。禁止一切虚妄不实之言也。
【三藏法数】
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三藏法数】
不妄语戒者,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三藏法数】
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
妄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恶之一。以欺他之意,作不实之言者。智度论十四曰:「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大乘义章七曰:「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涅槃经三十八曰:「一切恶事,虚妄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说虚假不真实的话。妄语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的分别,大妄语是未得圣道而说我已得圣道,或者说我有工夫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等;小妄语就是一切不真实的说话。
【俗语佛源】
佛教以「杀、盗、淫、妄」为「四根本性罪」,《大智度论》卷十三广说其义。关于「妄语」,《论》云:「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槃之门。……实语之人,其心端直。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后沿用其义,指说假话,胡说。如《梁书·何远传》:「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禹振声)
【三藏法数】
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术语)十恶之一。以欺他之意,作不实之言者。智度论十四曰:「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大乘义章七曰:「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涅槃经三十八曰:「一切恶事,虚妄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说虚假不真实的话。妄语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的分别,大妄语是未得圣道而说我已得圣道,或者说我有工夫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等;小妄语就是一切不真实的说话。
【俗语佛源】
佛教以「杀、盗、淫、妄」为「四根本性罪」,《大智度论》卷十三广说其义。关于「妄语」,《论》云:「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槃之门。……实语之人,其心端直。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后沿用其义,指说假话,胡说。如《梁书·何远传》:「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禹振声)
【三藏法数】
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妄语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戒十戒中有妄语戒。禁制一切之妄语。又具足戒中分大小之二,在四波罗夷中为大妄语戒。在九十单提中为小妄语戒。大妄语者,不得圣道,言我得圣道,或受天龙鬼神之供养等,总说过人之法也。小妄语者,谓其他一切不实之言语。
【佛学常见辞汇】
五戒或十戒之一,即禁止说一切虚假不真实的话。
(术语)五戒十戒中有妄语戒。禁制一切之妄语。又具足戒中分大小之二,在四波罗夷中为大妄语戒。在九十单提中为小妄语戒。大妄语者,不得圣道,言我得圣道,或受天龙鬼神之供养等,总说过人之法也。小妄语者,谓其他一切不实之言语。
【佛学常见辞汇】
五戒或十戒之一,即禁止说一切虚假不真实的话。
妄语十罪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作虚诳语所生之十种祸也。智度论曰:「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佛学常见辞汇】
说骗话有十种的罪报,即口气臭、善神远之非人得便、虽有实语人不信受、智人谋议常不参预、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忧愁、种诽谤业因缘、身坏命终常堕地狱、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名数)谓作虚诳语所生之十种祸也。智度论曰:「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佛学常见辞汇】
说骗话有十种的罪报,即口气臭、善神远之非人得便、虽有实语人不信受、智人谋议常不参预、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忧愁、种诽谤业因缘、身坏命终常堕地狱、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护不妄语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十五神)
(名数)(参见:二十五神)
二十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名数)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大妄语
【佛学常见辞汇】
言语不诚实,欺骗他人,叫做妄语。于圣道中,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或说我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语,以诳愚人,以取利养,皆名大妄语,其罪很重,死后当入大地狱。
言语不诚实,欺骗他人,叫做妄语。于圣道中,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或说我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语,以诳愚人,以取利养,皆名大妄语,其罪很重,死后当入大地狱。
二种妄语报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多被诽谤〕,多被诽谤者,谓因前世不务诚实,妄语无信,故感今生多被他人诽谤也。
〔二、为人所诳〕,为人所诳者,谓因前世专以妄语欺诳于人,故感今生为人之所诳惑也。
(出法苑珠林)
〔一、多被诽谤〕,多被诽谤者,谓因前世不务诚实,妄语无信,故感今生多被他人诽谤也。
〔二、为人所诳〕,为人所诳者,谓因前世专以妄语欺诳于人,故感今生为人之所诳惑也。
不妄语配信
【三藏法数】
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不妄语
【三藏法数】
不妄语者,谓自不妄言,亦不可以虚妄之言而诳于他也。
【三藏法数】
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不妄语者,谓自不妄言,亦不可以虚妄之言而诳于他也。
【三藏法数】
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妄语果报
【三藏法数】
谓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是名妄语果报。
谓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是名妄语果报。
护不妄语戒五神
【三藏法数】
一、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二、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三、阿伽风施婆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四、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五、多赖叉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
一、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二、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三、阿伽风施婆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四、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五、多赖叉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