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56,分231页显示 上一页 224 225 226 227 228 230 231 下一页
蓝钰(字 石如 号 蛰庐 )
如麟(字 瑞绂 号 仁九 )
郑贻林(字 登如 号 绍堂 )
李毓芬(字 少如 )
庄陔兰(字 心如 号 春亭 )
陈锡如(名 天赐 字 钟灵 号 近市居士、紫髯翁 )
罗振玉(字 坚白、叔蕴、式如、叔言 号 雪堂、松翁、贞松老人、永丰乡人、仇亭老民 )
增春(字 熙堂 号 松如 )
陈蜚声(字 翼如 号 鹤侪、和斋 )
董如奉(字 杏村 )
仵墉(字 崇如 )
许梦青(字 炳如、荆石、荫亭 号 剑渔、云客、冰如、高阳酒徒 )
萧如松(字 君竹 )
庄长命(字 鹤如、尔受、啸皋 )
其它辞典(续上)
陈梅峰(字 精华 士如 )蓝钰(字 石如 号 蛰庐 )
如麟(字 瑞绂 号 仁九 )
郑贻林(字 登如 号 绍堂 )
李毓芬(字 少如 )
庄陔兰(字 心如 号 春亭 )
陈锡如(名 天赐 字 钟灵 号 近市居士、紫髯翁 )
罗振玉(字 坚白、叔蕴、式如、叔言 号 雪堂、松翁、贞松老人、永丰乡人、仇亭老民 )
增春(字 熙堂 号 松如 )
陈蜚声(字 翼如 号 鹤侪、和斋 )
董如奉(字 杏村 )
仵墉(字 崇如 )
许梦青(字 炳如、荆石、荫亭 号 剑渔、云客、冰如、高阳酒徒 )
萧如松(字 君竹 )
庄长命(字 鹤如、尔受、啸皋 )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梅峰(1858~1937) ,字精华,清澎湖湖西乡人。光绪壬午年(1882)取中生员。精通经史,善诗文,曾游历闽粤各处,于厦门、高雄旗后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名士如:陈文石、陈春林、陈月樵、陈皆兴、王天赏皆为其门生。归澎湖后,设杏园堂私塾授徒,历数十年。日人治台时,曾于明治卅三年(1900)获颁绅章,明治卅六年(1903)任澎湖厅参事,翌年改任澎六区区长。明治四十四年(1911)与陈锡如、蔡汝璧倡设「西瀛吟社」。昭和八年(1933)与学生吴尔聪发起重刊《澎湖厅志》,以保存地方文献;晚年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陈梅峰为澎湖地区重要诗家,生平著作却不曾结集出版 。以下诗作从连横《台湾诗荟》、馆森鸿、尾崎秀真《鸟松阁唱和集》、鹰取田一郎《寿星集》、曾笑云《东宁击钵吟集》、吴幅员《台湾诗钞》、赖子清《台海诗珠》、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台湾日日新报》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维基
蓝钰(1859年—1942年),字石如,晚号蛰庐,书房号负笈砚斋,江西省瑞州府高安县蓝坊村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0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如麟(1859年—?),字瑞绂,号仁九,博尔济吉特氏,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中举,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7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贻林(1859~1927),字登如,号绍堂。原籍福建泉州,清光绪年间渡台至鹿港设席,遂定居当地。光绪九年(1883)参加岁试,蒙台澎兵备道刘璈取进县学,后来捐输赈恤,以增生援例授贡生。日治后,于明治卅年(1897)与鹿港洪弃生、许剑渔,苑里蔡启运,聚集两地文人,成立「鹿苑吟社」。明治卅二年(1899)应聘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科教师,大正三年(1914),因公学校汉学科教材废四书乃辞职。郑氏自少即喜临摩汉、魏碑帖,并受清代金石学家吕世宜影响,以隶书见长。公学校辞职后,更是专心致力于书法上,是台湾少数碑帖派书法家之一,与当时鹿港另一位书法名家郑鸿猷并称,雾峰诗家林朝崧更以「板桥书法兼工隶」赞誉之。书法之外,郑贻林亦喜好栽种,署其书斋为「书草堂」。大正九年(1920)日人作家佐藤春夫曾登门拜访,大正十年(1921)十月八日,为栎社二十年题名碑落成典礼座上嘉宾,显示其在中部诗社重要的地位。〖参考赖子清〈古今台湾诗文社〉(二),《台湾文献》十卷三期,1959年9月,页79;林朝崧〈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无闷草堂诗存》;许雪姬〈日治时期台湾的「通译」〉,发表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海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15、16日,页460;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3年。 〗生平诗作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等报刊,以下据此编校。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毓芬(1866年—?年),字少如。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今属福州市闽侯县)人,晚清政治人物。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乡试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二甲第一百八名进士出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签分户部。二十八年(1902年),因八国联军期间留在京师办事出力,三月获得保举加四品衔。二十九年(1903年)闰五月,因督修清西陵大工办事出力,保举候补户部员外郎,遇缺即补。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补户部员外郎,充户部山东司正主稿。十月,因惠陵工程出力,保举候补知府,在任即选补。三十二年(1906年),以户部员外郎,充宝泉局监督。三十三年(1907年),因经理银库出力,保加三品衔。六月,报捐得花翎。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擢升户部郎中。七月,截取奉旨圈出照例以繁缺知府补用。宣统元年(1909年),因监修菩陀峪定东陵工程出力,保举加二品衔,充度支部筦榷司副司长、统计处总办。京察评为一等,四月由吏部带领引见。十一月,充度支部张家口税务监督。民国元年(1912年),续任北洋政府张家口居庸关等处税务监督。
人物简介
维基
庄陔兰(1870年—1946年),字心如,号春亭,山东莒州(今莒南县)大店镇大店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末科殿试,中二甲第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诰封朝议大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锡如(1866~1928),本名天赐,字钟灵,别号近市居士,晚号紫髯翁。清澎湖马公人。曾从文石书院山长俞秉文学,继入闽县,以监生赴闱试,不第。日人治台后,欲授以澎湖厅参事之职,辞而不受。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发生「二次革命」,陈锡如慨然投笔从戎,远赴长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脱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汉文。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创「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书院〖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陈锡如首创于文石书院的澎湖诗社。」然,据《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有「遥祝澎瀛吟社成立」的报导,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见首创诗社应为「澎瀛吟社」。 〗 ,因日人干预而停办。其后复与地方仕绅蔡汝璧、陈梅峰等广招澎湖文士陈鉴堂、吴尔聪、蔡锡三、鲍迪三等重整,易名为「西瀛吟社」,以诗文奖励后进。大正九年(1920)应高雄旗津青年团之聘,担任汉文夜学讲师,在旗津富商叶宗祺宅,成立「留鸿轩书房」,教授汉文,并集结门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大正十四年(1925)陈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鸿轩成立「莲社」,为全台第一个闺秀诗社。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辈文人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应陈皆兴之邀,在高雄苓雅寮传授汉文,并主持「苓洲吟社」。终其一生致力,陈锡如皆致力于汉学之推广;创立多个诗社,并倡女学,及门弟子除陈皆兴、王天赏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禅、蔡月华、蔡锦云等女诗人。〖参考《澎湖县志‧人物志》,马公:澎湖县文献委员会,1972年,页61;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胡巨川〈陈锡如的从军史〉,《?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页50至59;胡巨川〈陈锡如的澎湖诗〉,《?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页70至82;胡巨川〈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南台文化》第4卷,高雄:南台湾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页31至41。 〗 陈锡如作品有《留鸿轩诗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为文,下卷收诗作,并附女弟子诗钞。陈氏个人诗作共二五七题,四一六首,按照古风、排律、律诗、绝句等体裁排列编辑。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余美玲撰)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罗振玉(1866-1940) 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松翁、贞松老人、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祖籍浙江上虞永丰乡,客籍江苏省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15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应鄂督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二十八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监督。次年入两广总办岑春煊幕参议学务。三十年受江苏巡抚端方委任,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三十二年入京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宣统元年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辛亥革命起,以遗民自居,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归国住天津,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被溥仪任为南书房行走。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活动。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任伪监察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著述甚丰。
人物简介
维基
董增春(1866年—?),字熙堂,号松如,满姓董乌哩氏,杭州驻防正白旗满洲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年),会试第115名。殿试登进士三甲130名。历官浙江即用知县,建德、太平、山阴、奉化各县知事,调补新登县知事,曾充平阳统捐征收局局长。补浙江山阴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蜚声(1864年—1945年),字翼如,号鹤侪,又号和斋,中国近代书法家,山东潍县人(今潍坊市潍城区)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进士,任礼部祭司员外郎,改典礼院恩创恤科科长。民国初年,迁居安丘傅戈庄,后被潍城丁星甫聘为塾师。民国二十年(1931年),被聘为《潍县志》总纂。后迁居青岛,以卖字为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卒。
人物简介
维基
董如奉(1882年—?年),字杏村,直隶省保定府高阳县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宣统二年工科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仵墉(1870年—1947年)字崇如,陕西蒲城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仵墉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历任直隶省乐亭县知县、长垣县(今属河南省)知县、祁州(今安国县)知州、安州(今安新县)知州、沧州知州、滦州知州。中华民国成立后,仵墉历任昌黎县、饶阳县、长垣县、赵县、霸县、临榆县(今属秦皇岛市)县知事、县长等职务。在清末民初前后共任知县、知州、县知事、县长28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时任临榆县县长的仵墉由张学良荐任察哈尔省民政厅厅长。因察哈尔省主席兼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赴前线督师,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12日,仵墉被国民政府令暂代察哈尔省主席。任内仵墉赴北平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请示,后来留在北平未归,任北平市政府参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仵墉辞去北平市政府参事职务,在家闲居,并拒绝了到满洲国做官的邀请,后称病入住医院。日军进入北平后,强占了其位于钱粮胡同的住宅,仵墉乃令家人在北平西城租房居住。在此期间,他与尚节之、贾佩卿、陈紫伦等朋友结成“龙亭会”,每周六在北海五龙亭聚会,创作诗词,后又改在其家聚会。抗战期间,仵墉一家生活十分困难,儿子49岁便病死,但他仍对家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宁可全家饿死,决不受日伪一粟一缕!”抗日战争胜利后,仵墉失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冬返回了陕西蒲城贤坡村。次年春,胞弟病逝,仵墉悲痛生病,于当夏病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许梦青(1870~1904),字炳如,又字荆石、荫亭,泮名梦青,号剑渔,又号云客、冰如、高阳酒徒,清鹿港邑庠生。父咸中,亦邑庠生,以能文著。祖母贺太安人,以节孝旌于朝,奉诏入祀彰化节孝祠。 梦青生有奇才,子史百家,过眼成诵,文思敏捷,下笔立就,乡先辈皆以大器目之。光绪17年(1891)春,梦青二十二岁,以前茅拔府县试,名声赫赫,震于一时,乡里多以为荣。梦青为人傲然不拘,尤富正气,喜抱不平。以身逢乱世,欲挽狂澜,因自号「高阳酒徒」,盖欲效郦生之匡乱世。光绪二十一年(1895)闻割台之议成,悲愤慷慨,号泣三日。乃联络生员,共谋抗日,并上书唐景崧,请领兵驻防。七月初,日军攻彰化,随练勇赴八卦山抗拒,惜寡不敌众,奔回鹿港,拟再举事,不幸其弟猝逝,伤心至极,无心与事。八月末,日军攻取台南,刘永福亦西渡,知大势已去,从此寄情诗酒,不问世事。其间家庭又连遭四次亲丧,形单影只,身世萧条,壮志未酬,满怀悲愤,乃更加潜心诗文,以舒胸中块磊,耽身醉酒,藉忘忧伤。每当大醉,或歌或哭;梦中醉后,时发悲歌。或醉卧庙阶,旦醒始回;或闭户孤吟,三日不出。以奔放绝足之才,为自由不羁之行,遂一转而为跌荡诗人、浪漫文士,愤世嫉俗,终至抑郁成疾而病逝,享年仅三十五岁。 梦青历尽人世沧桑,半生苦况,尽托于诗,诸家早有评论。洪弃生评曰:「诗思空灵,才致活泼,不事劖削,自臻雅妙。」王竹修评曰:「凡咏物、怀人、哀时、感事,无不蕴蓄精微,淋漓尽致,恺恻沉痛,情见乎词,盖欲藉此以抒胸中牢骚,非特扬风扢雅已也。」施梅樵评曰:「悲壮淋漓,激昂慷慨,非俗手所可望其肩背。」杨云萍评曰:「抱俊异之才,丁家国之痛,长吉不寿,其境过悲,然诗作却时露清新之气。」许常安评曰:「虽时有浪漫自由、清狂、豪放之作风,然其实质,乃具有严肃、悽凉、写实之社会骨格,故其诗多为心底之声,时代之反映。」梦青诗悲壮淋漓,激昂慷慨,与洪弃生、施梅樵并为弃地遗民精神之典型代表。 梦青诗作生前未曾整理出版。今存者惟有幼年时期所作之《听竹山房诗稿》、《梦青堂诗稿》,及少年时期所作之《鸣剑斋诗草》之一部分。青年时期所作之《听花山房诗集》近八百首已佚。1916年《台湾文艺丛志》曾刊出《鸣剑斋遗草》之一部分。1960年裔孙许常安辑为《鸣剑斋遗草》,由高雄大友书局出版。以下即据许常安辑本移录,删去联句、断句,共计477题1063首。许常安辑本虽精校再三,仍有一些脱误,兹覆核《台湾文艺丛志》,详加校正。又许本书末附录有勘误表,凡该表已标出的误字,均直接据以改正,不再附注说明。(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萧如松(1872~1933),字君竹。彰化社头乡人。父萧水富(字锦江)为清举人,有名于时。萧如松自幼饱读诗书,奠下深厚汉学基础,且精于诗学。日治后为地方著名士绅,明治三十九年(1906),曾为社头乡彩票零售商。大正十三年(1924)应黄溥造、林天爵之邀,与陈占明、张庐山、詹作舟等人成立员林「兴贤吟社」。该社自创立至昭和八年(1924~1933)的十年间,是这批文人最活跃的时期,萧如松也在这阶段积极参与诗会活动,并有许多与诗友往来唱和之作。其子萧玉衡亦为兴贤吟社社员。〖参考张瑞和《员林兴贤吟社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6月。 〗 以下作品,据《台南新报》、《诗报》、《兴贤吟社百期诗集》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庄长命(1872?~1916),字鹤如,又字尔受、啸皋,新竹人。国语学校毕业,出为总督府学务课编修员,曾参与小川尚义编纂《台日辞典》之对译工作。年少力学,品性敦厚,年未三十而蓄须,有老成持重之概〖参考王松《台阳诗话》,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年。 〗。性好吟咏,为「瀛社」社员,常有揽景、旅怀、喜梅、惜春之作,诸如:〈圆山八景〉、〈竹城八景〉、〈台北竹枝词〉、〈十春词〉、〈访梅〉等。今所辑多半载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陆续发表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至大正四年(1915)期间,创作颇丰,以下据此编校。〖卒年参考高重熙〈吊庄鹤如社友〉,《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1916年10月3日,第六版;《台湾日日新报》,「编辑剩录」栏,1916年10月21日,第六版;又,据庄之〈自挽六章〉:「作客人间卌五年,学诗学剑枉徒然。」得其生年应在187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