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5,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身如意通
身如师子相
佛性真如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妙色身如来
妙真如性
妙云如来
妙云自在王如来
邪正一如
邪行真如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两垢如如
奇光如来
空如来藏
佛类词典(续上)
我空真如身如意通
身如师子相
佛性真如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妙色身如来
妙真如性
妙云如来
妙云自在王如来
邪正一如
邪行真如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两垢如如
奇光如来
空如来藏
我空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无我之真理。真如者以名常住之真理,今此真理为离我执之无我真体,故云我空真如。二乘證悟之真理,止此一也。原人论曰:「便悟此身但是众缘和合相,元无我人。为谁贪瞋?为我杀盗施戒,遂不滞心于三界有漏善恶,但修无我观智,以断贪等。止息诸业,證得我空真如。」孔目章三曰:「人我执无处所显真如,名人空。」
【佛学常见辞汇】
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术语)谓无我之真理。真如者以名常住之真理,今此真理为离我执之无我真体,故云我空真如。二乘證悟之真理,止此一也。原人论曰:「便悟此身但是众缘和合相,元无我人。为谁贪瞋?为我杀盗施戒,遂不滞心于三界有漏善恶,但修无我观智,以断贪等。止息诸业,證得我空真如。」孔目章三曰:「人我执无处所显真如,名人空。」
【佛学常见辞汇】
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身如意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通之一。(参见:通)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之一。(参见:六通)
【三藏法数】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术语)六通之一。(参见:通)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之一。(参见:六通)
【三藏法数】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六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参见: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尽知證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随念智證通,六漏尽智證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参见: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尽知證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随念智證通,六漏尽智證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身如师子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十二相之一。
【三藏法数】
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术语)三十二相之一。
【三藏法数】
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佛性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性与真如也,为觉悟之性,故云佛性;为不生不灭之实体,故云真如;异名同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
(术语)佛性与真如也,为觉悟之性,故云佛性;为不生不灭之实体,故云真如;异名同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妙色身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施饿鬼之法,称东方之阿閦佛为妙色身如来。秘藏记本曰:「施饿鬼义,妙色身如来东方阿閦佛。」
(佛名)施饿鬼之法,称东方之阿閦佛为妙色身如来。秘藏记本曰:「施饿鬼义,妙色身如来东方阿閦佛。」
妙真如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为万法之实性,诸相不可得,故曰妙。楞严经二曰:「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术语)真如为万法之实性,诸相不可得,故曰妙。楞严经二曰:「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妙云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同上。
(佛名)同上。
妙云自在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妙云相佛之异名。
(佛名)妙云相佛之异名。
邪正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一如)
(术语)(参见:一如)
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三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赞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證四曰:「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密教以事事物物曰理,称其理彼此同相曰一如。故与显教诸法同体之一如差异,盖显教之一如,一法界也。密教之一如,多法界也。吽字义曰:「同一多如,多故如如。」【又】(人名)明上天竺寺之僧。撰法华科注并撰大明三藏法数。见续稽古略三。
【佛学常见辞汇】
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首楞严三昧经)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魔为修恶之极,佛为修善之极,善恶虽分,其性本一。故云一如,无二如也。)
(术语)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三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赞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證四曰:「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密教以事事物物曰理,称其理彼此同相曰一如。故与显教诸法同体之一如差异,盖显教之一如,一法界也。密教之一如,多法界也。吽字义曰:「同一多如,多故如如。」【又】(人名)明上天竺寺之僧。撰法华科注并撰大明三藏法数。见续稽古略三。
【佛学常见辞汇】
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首楞严三昧经)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魔为修恶之极,佛为修善之极,善恶虽分,其性本一。故云一如,无二如也。)
邪行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真如之一。(参见:真如)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说一切烦恼妄惑邪行之法,虽是邪妄,不离真如之体,是名邪行真如。论云:我所说诸集圣谛。是也。(集圣谛者,集,即招集之义。谓惑业招集生死之苦也。)
(术语)七真如之一。(参见:真如)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说一切烦恼妄惑邪行之法,虽是邪妄,不离真如之体,是名邪行真如。论云:我所说诸集圣谛。是也。(集圣谛者,集,即招集之义。谓惑业招集生死之苦也。)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阇那崛多译。佛在祇园,东方之最胜灯王如来遣菩萨至此,使说神咒。
(经名)一卷,阇那崛多译。佛在祇园,东方之最胜灯王如来遣菩萨至此,使说神咒。
两垢如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垢如与无垢如也。真如之异名。(参见:两垢)。
(术语)有垢如与无垢如也。真如之异名。(参见:两垢)。
奇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小乘经所显释尊以外之唯一现在佛,过东方七恒河沙之佛土所出现者。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
(佛名)小乘经所显释尊以外之唯一现在佛,过东方七恒河沙之佛土所出现者。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
空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不止一切染净之法,如明镜内无一实质,故谓为空。非谓真如之体是无也。大乘止观一曰:「此心性,虽复缘起建立生死涅槃违顺等法,而复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复性自非有。」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言如实空者,此以如实之中空无妄染故。云如实空,非谓如实自空。」
【三藏法数】
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唯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是名空如来藏。
【三藏法数】
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术语)如来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不止一切染净之法,如明镜内无一实质,故谓为空。非谓真如之体是无也。大乘止观一曰:「此心性,虽复缘起建立生死涅槃违顺等法,而复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复性自非有。」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言如实空者,此以如实之中空无妄染故。云如实空,非谓如实自空。」
【三藏法数】
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唯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是名空如来藏。
【三藏法数】
空如来藏者,含摄万法而无所积聚也。即诸佛所證清净法身之体,烦恼荡尽,应用无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