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56,分231页显示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无量寿如来印
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
无碍光如来
智自在所依真如
尊胜佛顶如来
众罪如霜露
进如意足
胜流真如
都表如意轮观音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万法一如
佛类词典(续上)
无量寿如来无量寿如来印
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
无碍光如来
智自在所依真如
尊胜佛顶如来
众罪如霜露
进如意足
胜流真如
都表如意轮观音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万法一如
无量寿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即阿弥陀如来也。(参见:无量寿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阿弥陀佛。
(佛名)即阿弥陀如来也。(参见:无量寿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阿弥陀佛。
无量寿如来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莲华部之入定印也。金刚界曼荼罗大钞一曰:「无量寿如来,金色三摩地印,密号清净金刚。」(参见:入定印)
(印相)莲华部之入定印也。金刚界曼荼罗大钞一曰:「无量寿如来,金色三摩地印,密号清净金刚。」(参见:入定印)
入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有三部之入定印,佛部为法界定印,莲华部为妙观察智定印,金刚部为缚定印。说见胎藏曼陀罗大钞一。
(印相)有三部之入定印,佛部为法界定印,莲华部为妙观察智定印,金刚部为缚定印。说见胎藏曼陀罗大钞一。
无量寿如来会
【佛学大辞典】
(经名)宝积经第五会之名。无量寿经为此会之别译。
(经名)宝积经第五会之名。无量寿经为此会之别译。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阿弥陀如来之陀罗尼及供养法,教人證念佛三昧则必生净土。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阿弥陀如来之陀罗尼及供养法,教人證念佛三昧则必生净土。
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七佛药师之一。
(佛名)七佛药师之一。
无碍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经云无碍光佛,论云无碍光如来。阿弥陀如来十二异名之一。往生论曰:「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无碍光佛,即阿弥陀佛十二别名之一。
(佛名)经云无碍光佛,论云无碍光如来。阿弥陀如来十二异名之一。往生论曰:「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无碍光佛,即阿弥陀佛十二别名之一。
智自在所依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于第九善慧地證悟之真如。无碍智所依之真如也。在此地得四无碍智,自在得知,故有此名。
(术语)十真如之一。于第九善慧地證悟之真如。无碍智所依之真如也。在此地得四无碍智,自在得知,故有此名。
尊胜佛顶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尊胜佛顶,为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尊像,故曰如来。
(佛名)尊胜佛顶,为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尊像,故曰如来。
众罪如霜露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由思惟忏悔之功德而一切之罪障忽消灭也。普贤观经曰:「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善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说二忏中之理忏,三忏中之无生忏也。
(杂语)由思惟忏悔之功德而一切之罪障忽消灭也。普贤观经曰:「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善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说二忏中之理忏,三忏中之无生忏也。
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如意足)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胜流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参见:真如)
(术语)十真如之一。(参见:真如)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都表如意轮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此为如意轮观音入于日轮三昧之尊。如意金轮之德胜于馀尊,故名。见都表如意轮轨。
(菩萨)此为如意轮观音入于日轮三昧之尊。如意金轮之德胜于馀尊,故名。见都表如意轮轨。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之异译。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之异译。
万法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法由因缘而生,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为性也。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一者不二之义,如者相似之义,以万法空性不二而相似也。对万之言而云一如,若对妄之言,则曰真如,如者正指空性之理体而言。往生十因曰:「而今觉知法界唯真,万法一如,无烦恼可断。烦恼即菩提,无生死可厌,生死是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性皆空,没有差别。
(术语)万法由因缘而生,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为性也。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一者不二之义,如者相似之义,以万法空性不二而相似也。对万之言而云一如,若对妄之言,则曰真如,如者正指空性之理体而言。往生十因曰:「而今觉知法界唯真,万法一如,无烦恼可断。烦恼即菩提,无生死可厌,生死是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性皆空,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