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56,分231页显示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百界千如
安立真如
同如来庄严具
自性普贤如来
多宝如来
决了如幻三昧经
如
如一味雨
如幻
如幻三昧
如幻即空
如幻假有
如幻三摩地
如化
佛类词典(续上)
生佛一如百界千如
安立真如
同如来庄严具
自性普贤如来
多宝如来
决了如幻三昧经
如
如一味雨
如幻
如幻三昧
如幻即空
如幻假有
如幻三摩地
如化
生佛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众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众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众生如,众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此二法者义一名异。」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涅槃经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宝筴经曰:「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即是。是实大乘之通谈也。但说义有左右。或谓法有性相,摄相归于性故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为体。故经说言,一切亦如,至于弥勒亦如。」或谓法者俗有真空,生佛之异,俗谛上假名之差别而巳。真谛之法性,众生性空,佛陀亦性空。性空平等,故为生佛不二。是空宗之意也。观经散善义曰:「生死无为亦空,凡圣明闇亦空,世间六道出世间三贤十圣等,若望其体性,毕竟不二。」或谓真心一体,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故,有生佛之相。以不变故,生佛之性为一味。或谓法界之体,修性不二,众生修恶之性,即佛界性恶之德。此性恶圆明,名之为佛,故为生佛不二。是等皆性宗之意也。起信论义记曰:「不变性而缘起染净恒殊,不舍缘而即真,凡圣致一。」妙宗钞上曰:「良由众生性具染恶,不可变异。其性圆明,名之为佛。」巳上总就理性上论不二也。若就华严之事事无碍法界,天台之十界互具,真言之六大无碍之义,则直尔于事相上有不二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生佛一体,或生佛不二,意谓众生与佛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
(术语)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众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众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众生如,众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此二法者义一名异。」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涅槃经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宝筴经曰:「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即是。是实大乘之通谈也。但说义有左右。或谓法有性相,摄相归于性故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为体。故经说言,一切亦如,至于弥勒亦如。」或谓法者俗有真空,生佛之异,俗谛上假名之差别而巳。真谛之法性,众生性空,佛陀亦性空。性空平等,故为生佛不二。是空宗之意也。观经散善义曰:「生死无为亦空,凡圣明闇亦空,世间六道出世间三贤十圣等,若望其体性,毕竟不二。」或谓真心一体,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故,有生佛之相。以不变故,生佛之性为一味。或谓法界之体,修性不二,众生修恶之性,即佛界性恶之德。此性恶圆明,名之为佛,故为生佛不二。是等皆性宗之意也。起信论义记曰:「不变性而缘起染净恒殊,不舍缘而即真,凡圣致一。」妙宗钞上曰:「良由众生性具染恶,不可变异。其性圆明,名之为佛。」巳上总就理性上论不二也。若就华严之事事无碍法界,天台之十界互具,真言之六大无碍之义,则直尔于事相上有不二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生佛一体,或生佛不二,意谓众生与佛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
百界千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为十如,盖一界为十如则十界为百如,百界为千如也,乘之以三世间,则为三千,台家所谓三千之诸法是也。观此三千之法为一念具足,即一念三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三千之性相。惟具略异耳。法华玄义二曰:「广明佛法者,佛岂有别法?祇百界千如,如是佛境界,唯佛与佛究竟斯理。」又曰:「此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十法界则有百法界千如是。」(参见:一念三千)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才能昨日地狱,今日人间,他日畜生,再他日声闻缘觉等。十界各具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则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对于万法的观感。
(术语)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为十如,盖一界为十如则十界为百如,百界为千如也,乘之以三世间,则为三千,台家所谓三千之诸法是也。观此三千之法为一念具足,即一念三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三千之性相。惟具略异耳。法华玄义二曰:「广明佛法者,佛岂有别法?祇百界千如,如是佛境界,唯佛与佛究竟斯理。」又曰:「此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十法界则有百法界千如是。」(参见:一念三千)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才能昨日地狱,今日人间,他日畜生,再他日声闻缘觉等。十界各具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则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对于万法的观感。
一念三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于是一切之法尽矣。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佛学常见辞汇】
谓在我们日常的一念之中,三千诸法同时具足的意思,这是天台宗的观法。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是十法界,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成为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成为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和五阴世间),便成三千世间,或叫做三千诸法,是一切法的总称。
(术语)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于是一切之法尽矣。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佛学常见辞汇】
谓在我们日常的一念之中,三千诸法同时具足的意思,这是天台宗的观法。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是十法界,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成为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成为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和五阴世间),便成三千世间,或叫做三千诸法,是一切法的总称。
安立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真如)
【三藏法数】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安立,即建立之义。谓如来所说一切众生色身业行有为之法,迷真逐妄,受生死苦,皆依真如之体建立,是名安立真如。论云:我所说诸苦圣谛。是也。(苦圣谛者,圣,正也。谛,即审实不虚之义。谓谛了生死实是苦也。)
(术语)(参见:真如)
【三藏法数】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安立,即建立之义。谓如来所说一切众生色身业行有为之法,迷真逐妄,受生死苦,皆依真如之体建立,是名安立真如。论云:我所说诸苦圣谛。是也。(苦圣谛者,圣,正也。谛,即审实不虚之义。谓谛了生死实是苦也。)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同如来庄严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密印也。密印者,是一切诸佛以此庄严之故成法界之身,又以此加持众生之故得同于法身,故云同如来庄严具。大日经密印品曰:「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义疏十曰:「一切佛以此为庄严故,得成如来法界之身。若有众生修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
(术语)称密印也。密印者,是一切诸佛以此庄严之故成法界之身,又以此加持众生之故得同于法身,故云同如来庄严具。大日经密印品曰:「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义疏十曰:「一切佛以此为庄严故,得成如来法界之身。若有众生修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
自性普贤如来
【佛学大辞典】
(菩萨)普贤如来,即金刚界之大日如来。称其如来之自性身也。
(菩萨)普贤如来,即金刚界之大日如来。称其如来之自性身也。
多宝如来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东方宝净世界之佛,入灭后以本愿为全身舍利。诸佛说法华经,必于其前出现。(参见:多宝塔)。智度论七曰:「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槃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槃。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證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宝净世界的佛名。
(菩萨)东方宝净世界之佛,入灭后以本愿为全身舍利。诸佛说法华经,必于其前出现。(参见:多宝塔)。智度论七曰:「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槃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槃。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證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宝净世界的佛名。
决了如幻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之异名。
(经名)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之异名。
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与法性与实际,皆诸法实相之异名也。又,诸法之理性相同,谓之如,以诸法虽各各差别而理体则一味平等故也。故如者理之异名也。此理真实,故云真如,其理为一,故云一如,但就其理体言之,般若经之如,立为空,法华经之如,立为中,是教门之不同也。智度论三十二曰:「诸法如有二种:一者各各相,二者实相。」又曰:「佛弟子如法本相观。」又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维摩经菩萨品曰:「如者不二不异。」大乘义章一曰:「如,法性,实际,义出大品经,此三乃是理之别目。(中略)如者是其同义,法相虽殊,理实同等,故名为如。」大日经疏一曰:「怛他是如义。」止观二曰:「如空之异名耳。」维摩经净影疏曰:「真法体同,名之为如。」
【佛学常见辞汇】
不变易的意思。诸法的法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来作代表。法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异、不变、不动,万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为如。
(术语)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与法性与实际,皆诸法实相之异名也。又,诸法之理性相同,谓之如,以诸法虽各各差别而理体则一味平等故也。故如者理之异名也。此理真实,故云真如,其理为一,故云一如,但就其理体言之,般若经之如,立为空,法华经之如,立为中,是教门之不同也。智度论三十二曰:「诸法如有二种:一者各各相,二者实相。」又曰:「佛弟子如法本相观。」又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维摩经菩萨品曰:「如者不二不异。」大乘义章一曰:「如,法性,实际,义出大品经,此三乃是理之别目。(中略)如者是其同义,法相虽殊,理实同等,故名为如。」大日经疏一曰:「怛他是如义。」止观二曰:「如空之异名耳。」维摩经净影疏曰:「真法体同,名之为如。」
【佛学常见辞汇】
不变易的意思。诸法的法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来作代表。法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异、不变、不动,万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为如。
如一味雨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
(杂语)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
如幻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西俗多工伎,以种种法现出无实之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谓之幻,幻事虽如实见闻而非实也,故以譬一切诸法之无实。智度论六曰:「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维摩经方便品曰:「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参见:幻)
(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西俗多工伎,以种种法现出无实之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谓之幻,幻事虽如实见闻而非实也,故以譬一切诸法之无实。智度论六曰:「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维摩经方便品曰:「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参见:幻)
幻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于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假因缘有,名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须臾法谢,还成草木。然诸经教幻喻偏多,良以五天此术颇众,见闻既审,法理易明。及传此方,翻为难晓。」
(术语)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于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假因缘有,名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须臾法谢,还成草木。然诸经教幻喻偏多,良以五天此术颇众,见闻既审,法理易明。及传此方,翻为难晓。」
如幻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达于一切诸法如幻之理之三昧也。又现作种种如幻之事之三昧也。圆觉经曰:「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智度论五十曰:「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处住,所作幻事遍满世界,所谓四种兵众宫殿城郭饮食歌舞杀活忧苦等。菩萨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
(术语)达于一切诸法如幻之理之三昧也。又现作种种如幻之事之三昧也。圆觉经曰:「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智度论五十曰:「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处住,所作幻事遍满世界,所谓四种兵众宫殿城郭饮食歌舞杀活忧苦等。菩萨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
如幻即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如幻而无实体也。
(术语)万有如幻而无实体也。
如幻假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如变幻而无有实体,徒见存在也。
(术语)万有如变幻而无有实体,徒见存在也。
如幻三摩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如幻三昧。
(术语)同于如幻三昧。
如化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或以禁咒禅定等变化现出种种之物名为化,此化事化物,空而无实也,以譬一切诸法之实无性。智度论六曰:「是变化复有四种:欲界药草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是一),诸神通人力故能变化诸物(是二),天龙鬼神等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是三),色界生报修定力,故能变化诸物(是四)。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亦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住灭,以是故说诸法如化。」(参见:化)
(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或以禁咒禅定等变化现出种种之物名为化,此化事化物,空而无实也,以譬一切诸法之实无性。智度论六曰:「是变化复有四种:欲界药草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是一),诸神通人力故能变化诸物(是二),天龙鬼神等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是三),色界生报修定力,故能变化诸物(是四)。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亦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住灭,以是故说诸法如化。」(参见:化)
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常曰教化,教人转化恶为善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从佛受化。」又曰:「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华严经疏五曰:「化谓教化。」【又】(术语)谓以通力变现种种之相也。此能变化之心,有十四种,所变化之相,有八种。大品经一曰:「解了诸法如幻。(中略)如化。」大乘义章十五曰:「无而忽起,名之为化。」
(术语)常曰教化,教人转化恶为善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从佛受化。」又曰:「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华严经疏五曰:「化谓教化。」【又】(术语)谓以通力变现种种之相也。此能变化之心,有十四种,所变化之相,有八种。大品经一曰:「解了诸法如幻。(中略)如化。」大乘义章十五曰:「无而忽起,名之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