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好心
犹空心。使居心腹之地的附庸诸侯资财分散的隐语。管子·轻重甲:“唯好心为可耳。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 郭沫若 等集校:“其旨在分散卿大夫与附庸诸侯之聚财……‘好’乃环璧等之中孔。是则‘好心’即空其中心之意。卿大夫与附庸诸侯在国内居心腹地,务使其财不蓄聚,以妨坐大。直説不便,故为此‘好心’之隐语耳。”一说,“好心”即慈善心肠,犹言同情心。参阅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铨》
《國語辭典》:好心  拼音:hǎo xīn
1.忠心。《北史。卷九九。突厥传》:「帝于仁风殿召其使者,言处罗不顺之意,称射匮有好心。」《隋书。卷八○。列女传。谯国夫人传》:「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2.善心、善意。《红楼梦》第一○三回:「他待香菱很好,我倒喜欢。你大妹妹知道了,说只怕不是好心罢,我也不理会。」
分類:好意忠心
《国语辞典》:好心肠(好心肠)  拼音:hǎo xīn cháng
善良的心。如:「她一向乐善好施,有一副好心肠!」
分类:善良
《国语辞典》:求好心切  拼音:qiú hǎo xīn qiè
心中急切的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如:「他因为求好心切,总是严格地要求自己,凡事要做得尽善尽美。」
《国语辞典》:好心没好报(好心没好报)  拼音:hǎo xīn méi hǎo bào
为他人设想的心意被误解或被反咬一口。如:「我想帮他忙,却被认为别有企图,真是好心没好报!」
《国语辞典》:好心没好意(好心没好意)  拼音:hǎo xīn méi hǎo yì
(谚语)好心待人反被误解。如:「待人处事要懂得善巧方便,否则老是当滥好人,最后必然落得『好心没好意』的下场。」也作「好心不得好报」、「好心没好报」。
《国语辞典》:好心有好报(好心有好报)  拼音:hǎo xīn yǒu hǎo bào
好心待人就会有好的报应。如:「一个人只要真正待别人好,别人终究会心存感激的,这就是所谓的『好心有好报』。」
《国语辞典》:好心倒做了驴肝肺(好心倒做了驴肝肺)  拼音:hǎo xīn dào zuò le lǘ gān fèi
(谚语)比喻好心待人反被误解成坏意。《金瓶梅》第二八回:「你看我好心倒做了驴肝肺,你倒讪起我来。」
《国语辞典》:好心不得好报(好心不得好报)  拼音: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
(谚语)好心待人反被误解,得不到好的回报。《水浒传》第八回:「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金瓶梅》第九七回:「还是我心好,不念旧仇。经济道:『如今人好心不得好报哩!』」也作「好心没好报」、「好心没好意」。
《國語辭典》:好心好意  拼音:hǎo xīn hǎo yì
善心善意。如:「你能不计前嫌,好心好意帮我,实在令我感动。」
分類:善意
《國語辭典》:良心  拼音:liáng xīn
1.人类天生本然的善心。《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唐。孔颖达。正义:「良心即善心,善心即仁义之心。」
2.能辨别是非善恶的认知作用。如:「这个绑匪终于良心发现,放了人质。」《红楼梦》第六五回:「你还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来伏侍。」
《國語辭典》:善意  拼音:shàn yì
1.好意。《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善于揣测别人的意向。汉。王充《论衡。知实》:「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
3.《民法》上的概念系指不知情。
《國語辭典》:好意  拼音:hǎo yì
好心。宋。苏轼送张嘉州〉诗:「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姑娘好意待香菱,叫他在一块儿住,他倒抽空儿药死我们姑娘。」
《漢語大詞典》:徒政
语本《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后因以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为“徒政”。 严复 《原强》:“且往往当其补救之时,本弊未去而他弊丛然以生,偏於此者虽袪,而偏於彼者闯然更见。甚矣,徒政之不足与为治也。”
《国语辞典》: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  拼音:shàn yì de huǎng yán
好心为人遮掩某事而编出来的谎话。如:「这是善意的谎言,你别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