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奸计(奸計)  拼音:jiān jì
奸险的计谋。《前汉书平话。卷上》:「陈豨足智多谋,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贼奸计。」《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國語辭典》:佞臣  拼音:nìng chén
善于奉承、谄媚的臣子。《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致平端自亲贤哲,稔乱无非近佞臣。」《三国演义》第九回:「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國語辭典》:蛟虬(蛟虯)  拼音:jiāo qiú
1.蛟与虬。唐。孟郊峡哀〉诗:「石剑相劈斫,石波怒蛟虬。」
2.形容蟠曲的样子。金。赵秉文游华山寄元裕之〉诗:「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
分類:奸邪水族
《漢語大詞典》:触邪(觸邪)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國語辭典》:奸言  拼音:jiān yán
奸邪的话。《明史。卷二○八。余珊列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精忠岳传》第五九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不知将来如何。」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谗邪(讒邪)
谗佞奸邪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火者,司马也。司马为谗,反言易辞以譖愬人,内离骨肉之亲,外疏忠臣,贤圣旋亡,谗邪日昌, 鲁 上大夫 季孙 是也。”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扇浇薄为淳风,激谗邪归直道。”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恨临岐,那谗邪把忠良禁持。”
《漢語大詞典》:群枉
众奸邪。《汉书·刘向传》:“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羣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羣枉盛则正士消。” 颜师古 注:“枉,曲也。” 宋 陆游 《贺龚参政启》:“开众正之路,塞羣枉之门。”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奸萌(姦萌)
亦作“奸萌”。
(1).奸邪的苗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善持势者蚤絶其姦萌,故 季孙 让 仲尼 以遇势,而况错之於君乎?”《后汉书·张敏传》:“若开相容恕,著为定法者,则是故设姦萌,生长罪隙。”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罚上达,则姦萌破而非懦弱所能用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荐杨诚斋》:“若朝廷之上得如此三数辈,可以逆折奸萌,矫厉具臣,为益非浅。” 明 唐顺之 《送柯佥事之楚序》:“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附循而芟薙之,其所以销奸萌,拥护陵寝之计甚至。”
(2).图谋作奸违法的人。萌,通“ 氓 ”,民。 汉 杜笃 《论都赋》:“ 咸阳 守国利器,不可久虚,以示姦萌。”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余﹞见一碑刻本诗云:‘楼船犀甲下 荆州 ,蜂目将军住碧油……姦萌问鼎终何在,计落遗鞭始可羞。’”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军威所及,虽足慑伏奸萌,而本县只城守把总一员,似不足以资防范。”
《國語辭典》:能人  拼音:néng rén
具有才能的人。《韩非子。有度》:「数至能人之门,不壹图主之国。」
《國語辭典》:六情  拼音:liù qíng
人的六种情感。指喜、怒、哀、乐、好、恶。《文选。陆机。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國語辭典》:嵬琐(嵬瑣)  拼音:wéi suǒ
奸诈邪恶。《荀子。非十二子》:「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清。王先谦。集解:「嵬谓为狂险之行者也,琐者谓为奸细之行者也。」
《漢語大詞典》:禁奸(禁姦)
(1).惩治奸邪。韩非子·备内:“今夫治之禁姦,又明於此。然守法之臣,为釜鬵之行,则法独明於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姦者矣。”后汉书·百官志五:“皆掌治民,显义劝善,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2).谓案察隐蔽的邪恶。汉书·张敞传:“其治京兆,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
《漢語大詞典》:回遹(迴遹)
(1).邪僻;曲折。《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毛 传:“回,邪;遹,僻。” 宋 李纲 《闻山东盗感而赋诗》:“人谋自回遹,天意詎不仁。” 章炳麟 《排满平议》:“至其言展转相杀復仇无已者,斯尤回遹之辞。”
(2).用以指奸邪之人。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諫垣抗议,气震回遹。”
犹回荡。 明 方孝孺 《宋五公·司马温公》诗:“羣邪竞迴遹,善政恣纷扰。”
《漢語大詞典》:邪枉
(1).邪曲;不合正道。管子·形势解:“乱主淫佚邪枉,日为无道,至於灭亡,而不自知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
(2).指奸邪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宋书·蔡廓传:“ 高祖 以 廓 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奬拔廉直,沮抑邪枉。”
《漢語大詞典》:孽臣
亦作“孼臣”。 奸邪嬖幸之臣。史记·蒙恬列传:“今 恬 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孼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孔丛子·对魏王:“孽臣以遇徼幸者,内则射合主心,外则谈主之非。”南齐书·萧颖胄传:“宫女千餘,裸服宣媱;孽臣数十,袒裼相逐。”
分類: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