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惺惺奴
猴子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灵寿子:“ 武宗 为 颖王 时,邸园畜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於今传播……灵寿子(龟)、惺惺奴(猴)、守门使(犬)。”
分類:猴子
《国语辞典》:农奴制度(农奴制度)  拼音:nóng nú zhì dù
一种封建时代的社会奴役制度。主要发展在欧洲十世纪中期之后,农奴在国有的或庄园主土地工作,以换取保护、生计等。因年代与区域不同而各地制度不一,例如,部分地区农奴没有领地,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农奴在为领主劳动时,拥有自己的领地。参见「农奴」条。
《国语辞典》:奴唇婢舌(奴唇婢舌)  拼音:nú chún bì shé
比喻说话不检点,令人厌恶。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婆婆,小梅这妮子从来有些奴唇婢舌的。怕不恼著婆婆。」
《国语辞典》:美丽奴羊(美丽奴羊)  拼音:měi lì nú yáng
动物名。原产于西班牙内陆的乾燥草原。是毛用种,脸部和四肢为白色,毛长而细、体格健壮,是世界优良品种之一。
《国语辞典》:马奴法典(马奴法典)  拼音:mǎ nú fǎ diǎn
据说是人类始祖马奴得到神的启示,用有韵的梵文写成的婆罗门教法规。为十九世纪以前,民法、刑法、司法判断的准则。
《国语辞典》:千头橘奴(千头橘奴)  拼音:qiān tóu jú nú
李衡植橘树千株以养家,并称橘为奴。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遂以千头橘奴为橘的代称,亦指用以维持家计的些许产业。
分类:橘树养家
《国语辞典》:呼奴使婢  拼音:hū nú shǐ bì
叫喊奴才差使婢女。形容人养尊处优,可随时使唤奴婢干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吃自在食,著自在衣,纤手不动,呼奴使婢。」也作「呼奴喝婢」。
《国语辞典》:花奴羯鼓  拼音:huā nú jié gǔ
唐代汝阳王李琎,小名花奴,善击羯鼓,故称为「花奴羯鼓」。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花!霓裳曲,惯听得花奴羯鼓。」
《国语辞典》:昆崙奴传(昆崙奴传)  拼音:kūn lún nú zhuàn
唐代传奇小说,裴铏作。叙大历年中,崔生迷恋红绡妓,昆崙奴磨勒助主得女的故事。
《国语辞典》:骂人如奴婢(骂人如奴婢)  拼音:mà rén rú nú bì
如同对待奴仆般的咒骂折辱他人。比喻应对不合礼法。《史记。卷九○。魏豹传》:「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
《国语辞典》:被奴役国家(被奴役国家)  拼音:bèi nú yì guó jiā
国民生活不自由的国家。通常指被共党暴政统治和压迫的国家。如:「今年世盟扩大举行声援被奴役国家的活动。」
《国语辞典》:黑奴吁天录(黑奴吁天录)  拼音:hēi nú yù tiān lù
Uncle Tom's Cabin
书名。美国史杜伊夫人(Mrs. Stowe)著,为一本反奴隶制度的长篇小说。叙述黑人奴隶生活的悲苦,以唤起世人对奴隶的同情,美国南北战争以至奴隶制度的废除,受此书影响颇多。
《国语辞典》:奴隶解放运动(奴隶解放运动)  拼音:nú lì jiě fàng yùn dòng
美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为解放被剥夺自由和人权的奴隶而发起的运动。系因美国南方农业和北方工业结构和生活型态的不同,导致对奴隶制度产生歧见,引发南北战争。战争结束后,北军胜利,奴隶制度正式废止。
《国语辞典》:汉倭奴国王印(汉倭奴国王印)  拼音:hàn wō nú guó wáng yìn
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西元57),日本遣使入贡,光武帝赐予日本的一颗金印。因当时日本为倭人建立的倭奴国所统治,故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的印文。清高宗乾隆四十年(西元1784)于日本九州北部发现,成为日本的国宝。
《国语辞典》:匈奴入侵  拼音:xiōng nú rù qīn
(歇后语)胡闹。匈奴是胡人,入侵闹事,所以叫「胡闹」。如:「做出这种事来真是匈奴入侵──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