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鼻头(鼻頭) 拼音:bí tóu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 〈自觉诗〉二首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宋书。卷三一。五行志二》:「赵王伦既篡,洛中童谣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漢語大詞典》:干力(幹力)
(1).谓堪任其事的能力。《宋书·沈攸之传》:“初, 攸之 招集才力之士, 随郡 人 双泰真 有干力,召不肯来。” 宋 范仲淹 《胡公神道碑》:“由是民不被楚,吏不坐责,其干力如此。” 明 李东阳 《翰林吴封君墓表》:“君内负干力,奋自树植。”
(2).古代一种供官吏役使的奴仆。《新唐书·沈既济传》:“ 建中 二年,詔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见官、故官若同正、试、摄九品以上者,视品给俸,至廪、餼、干力、什器、舘宇悉有差。” 宋 徐铉 《稽神录·黄鲁》:“ 徐三诲 为抚州録事参军,其下干力 黄鲁 者,郡之俚人。”
(3).指体力强健。《北史·李崇传》:“ 崇 辞於 显阳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
(2).古代一种供官吏役使的奴仆。《新唐书·沈既济传》:“ 建中 二年,詔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见官、故官若同正、试、摄九品以上者,视品给俸,至廪、餼、干力、什器、舘宇悉有差。” 宋 徐铉 《稽神录·黄鲁》:“ 徐三诲 为抚州録事参军,其下干力 黄鲁 者,郡之俚人。”
(3).指体力强健。《北史·李崇传》:“ 崇 辞於 显阳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
《漢語大詞典》:桀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