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女性第二性徵  拼音:nǚ xìng dì èr xìng zhēng
女性在青春期出现的某些与男性不同的生理特徵。如身材较男性娇小、肩部狭窄、臀部宽阔、皮肤细腻、皮下组织丰满、乳房隆凸长大、无须、发音尖锐等。
《国语辞典》:女子参政主义(女子参政主义)  拼音:nǚ zǐ cān zhèng zhǔ yì
民主政治发展初期,女子不具有参与政事的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了女子参政运动,主张女性和男性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及参政权。
《国语辞典》: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  拼音:fù nǚ jiě fàng yùn dòng
西元196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系列针对女性权益、地位之女性主义思潮与改革行动。主要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家庭暴力、育婴假、同工同酬、妇女参政、性暴力与性骚扰、堕胎权、就业安全等。
《国语辞典》:割拉老鼠嫁女儿(割拉老鼠嫁女儿)  拼音:gē lā lǎo shǔ jià nǚ ér
(歇后语)熬夜。割拉是妨害的意思。旧俗以为老鼠在深夜嫁女儿,人们深夜不睡,老鼠就不敢出来。《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拿茶来,吃了睡觉,休要割拉老鼠嫁女儿!」
《国语辞典》:痴心女子负心汉(痴心女子负心汉)  拼音:chī xīn nǚ zǐ fù xīn hàn
恋爱中的女子,往往多情痴迷,而男子却虚情假意,辜负女子的一片心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小生救了人,反被害了。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痴心女子负心汉,准道阴中有判断!」也作「痴心妇人负心汉」。
《国语辞典》:卖了儿子招女婿(卖了儿子招女婿)  拼音:mài le ér zi zhāo nǚ xù
(歇后语)腾倒著做。腾倒,倒腾。北方称将东西翻转为倒腾。比喻倒行逆施。《金瓶梅》第三四回:「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腾倒著做!」
《国语辞典》:基督教女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  拼音:jī dū jiào nǚ qīng nián huì
即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为YWCA,西元1855年由金耐德夫人(Lady Mary Jane Kinnaird)和罗巴茨女士(Miss Emma Robarts)创办于英国伦敦,发展至2010年代已在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会,总会称为世界基督教女青年会,会址位于瑞士日内瓦。该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女性组织,主要宗旨在于增进女性的社会权利、领导能力与自我培力。参见「基督教青年会(YMCA)」条。
《国语辞典》: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  拼音:wéi duō lì yà nǚ wáng
Victoria
十九世纪英国女王。(西元1819~1901)西元一八三七年即位。在位期间,内修文治,外张国威,参与多次战役,势力遍拓世界各地,是英国在位最久的国君。当时英国文治武功鼎盛一时,史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国语辞典》:张黑女墓志铭(张黑女墓志铭)  拼音:zhāng hè nǚ mù zhì míng
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西元五三一)刻于张玄墓上的碑文。原称为「张玄墓志铭」,清人为避康熙皇帝名讳,改称为「张黑女墓志铭」。字体为正书,但方中带扁,隶意尚存。用笔峻逸,内方外圆,为北朝杰出书法。原石已失,清道光间何绍基曾得旧拓孤本,后经影印始闻名于世。
《国语辞典》:携男挈女(携男挈女)  拼音:xī nán qiè nǚ
带领著子女,多用以形容长途行旅的辛苦。《杨家将演义》第五一回:「怀玉领兵,约行六七十里,只见道路之中,大队小队携男挈女而来。」
《国语辞典》:携男抱女(携男抱女)  拼音:xī nán bào nǚ
带领著子女。多用以形容长途行旅的艰难。《三国演义》第九三回:「楙闻之,纵马望天水而行,又见百姓携男抱女而来,所说皆同。」
《国语辞典》:新好女人  拼音:xīn hǎo nǚ rén
八十年代末期对理想女性的一种称呼,相对于「新好男人」。当时指关心家庭、照顾子女,维持美满婚姻生活的女性。今泛指具备当代理想特质的女性。
《国语辞典》:拖男挟女(拖男挟女)  拼音:tuō nán xié nǚ
带领著男孩女孩,比喻旅途劳顿或生活的困厄。《西游记》第八九回:「听得城外各关厢人等,拖男挟女,顾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也作「拖男带女」、「拖儿带女」。
《国语辞典》:拖男挈女  拼音:tuō nán qiè nǚ
比喻人数众多。《西游记》第一回:「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
《国语辞典》:拖男带女(拖男带女)  拼音:tuō nán dài nǚ
带领著男孩女孩。比喻旅途辛苦或生计艰难。《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就是我这师傅,不辞年高路远,拖男带女而来,他也是为好。」也作「拖男挟女」、「拖儿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