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女装(女裝)  拼音:nǚ zhuāng
1.女性的服饰。
2.女子的妆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娥此时已复了女装,穿了一身素服。」
《国语辞典》:男扮女装(男扮女装)  拼音:nán bàn nǚ zhuāng
男子打扮成女子的模样。如:「戏剧中常有男扮女装的反串演出。」
《漢語大詞典》:少女装
一般指初中到高中低年级女生穿着的服装。包括上学装、家常衣、外出衣和内衣四类。款式随意、大方、纯洁、适体而富有个性。色彩一般选用稳定色调。采用套装形式。一般选用中档面料。
《漢語大詞典》:素妆(素粧)
见“ 素粧 ”。
亦作“ 素妆 ”。 淡妆。谓妇女装饰打扮淡雅不浓艳。 晋 张协 《洛禊赋》:“浮素妆以蔽水,洒玄醪於中河。”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素粧无珠玉饰,绰约若仙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素妆纔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瀟洒。”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咖啡馆小室尽头账台上坐着一素妆妇人,室中间站着一半老的徐娘,眉宇间隐隐还含贵倨之态,却往来招呼顾客。”
《漢語大詞典》:提地
古代妇女装饰用的套网的假发髻。
《漢語大詞典》:假髻
亦作“ 假紒 ”。亦作“ 假结 ”。 假发所作之髻,供妇女装饰用。古称编, 汉 以后称假髻。髻、紒、结,古字通。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筓” 汉 郑玄 注:“编,编列髮为之,其遗象若之假紒矣。”《东观汉纪·东平宪王苍传》:“惟王孝友之德,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后汉书·舆服志下:“皇后謁庙服……假结,步摇,簪珥。”隋书·礼仪志六:“皇后謁庙……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 明 张弼 《假髻曲》:“西家美人髮及肩,买妆假髻亦峨然。”
《漢語大詞典》:夜飞蝉(夜飛蟬)
古代妇女装饰品。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夜飞蝉:“ 杜甫 每朋友至,引见妻子。 韦侍御 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粧饰。”
《漢語大詞典》:套服
一套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服装,并且在料子和颜色上相配(如男装的上衣、马甲和裤子,女装的上衣和裙子)。也叫“套装”
《国语辞典》:鬓边牌(鬓边牌)  拼音:bìn biān pái
古代妇女装饰鬓发的饰物。以翠玉制成,一端附著一根簪子,插于鬓上,一端垂著珠串。清。陈维崧〈水调歌头。昨夜湔裙罢〉词:「低约腰间素,少摘鬓边牌。」
《漢語大詞典》:箕卜
吴中 古俗,每岁正月灯节,取筲箕饰以女装,插箸为口谓之箕姑,令二童子夹扶之,使书沙盘,以占吉凶,称为箕卜。 宋 陆游 《箕卜》诗云:“孟春百草灵,古俗迎 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元 程俱 《元夕块坐写怀》诗:“藜灯不来下,箕卜岂復迎!”
《国语辞典》:布袋装(布袋装)  拼音:bù dài zhuāng
一种连体没有腰身的女装。因形似布袋,故称。
《国语辞典》:连身裙(连身裙)  拼音:lián shēn qún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也称为「连衣裙」。
《國語辭典》:箕姑  拼音:jī gū
传说中的神仙。吴俗婢女辈于正月十五日,以筲箕插上筷子,蒙以巾帕,两手托箕胁,以迎「箕姑」。也称为「紫姑」。
《漢語大詞典》:箕卜
吴中 古俗,每岁正月灯节,取筲箕饰以女装,插箸为口谓之箕姑,令二童子夹扶之,使书沙盘,以占吉凶,称为箕卜。 宋 陆游 《箕卜》诗云:“孟春百草灵,古俗迎 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元 程俱 《元夕块坐写怀》诗:“藜灯不来下,箕卜岂復迎!”
《漢語大詞典》:连衣裙(連衣裙)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谌容 《减去十岁》:“她一口气跑进商店,噔、噔、噔直奔时装展销专柜,两眼扫描器似地在悬挂着的一件件耀眼的连衣裙上扫过。” 晓剑 《本市市长无房住》:“我不吭声,眯着眼凝视她白色连衣裙上蓝色的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