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东床坦腹(東床坦腹) 拼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
当女婿。参见「坦腹东床」条。《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床坦腹;但我家小姐不特才貌双绝,且喜读孙吴兵法,六韬三略,无不深究其奥,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
分類:女婿
《國語辭典》:郎君 拼音:láng jūn
1.称谓:(1)对男子的尊称。《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隐居在西岳,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径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对贵公子的称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后为对他人子弟的敬称。《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杨素归谓家人曰:『小儿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当否?』素恃己有功,于帝多呼为郎君。」(4)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郎君将此儿归闽中,又在何处另结良缘?不知且从黄易两家之言,成了亲事。」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漢語大詞典》:玉润(玉潤)
(1).《礼记·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后因以“玉润”比喻美德。 汉 班固 《东京赋》:“﹝百姓﹞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赞》:“温乎其仁,玉润外鲜。”《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2).形容外貌光洁润泽。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 萇弘 血。” 宋 赵彦端 《鹧鸪天·箫莹》词:“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嫋娜趁幽闲。”
(3).《晋书·卫玠传》:“﹝ 卫玠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玠 妻父 乐广 ,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壻玉润’。”后因以“玉润”作女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词:“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明 沈璟 《义侠记·解梦》:“应招子壻称玉润,会看爱女荣闺閫。” 清 王士禛 《〈敬业堂诗集〉序》:“老友 海昌 陆先生 辛斋 ,尝携其爱壻 查夏重 词一卷见示…… 夏重 既 辛斋 玉润,且为吾友 勉斋 黄门犹子。”
(2).形容外貌光洁润泽。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 萇弘 血。” 宋 赵彦端 《鹧鸪天·箫莹》词:“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嫋娜趁幽闲。”
(3).《晋书·卫玠传》:“﹝ 卫玠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玠 妻父 乐广 ,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壻玉润’。”后因以“玉润”作女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词:“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明 沈璟 《义侠记·解梦》:“应招子壻称玉润,会看爱女荣闺閫。” 清 王士禛 《〈敬业堂诗集〉序》:“老友 海昌 陆先生 辛斋 ,尝携其爱壻 查夏重 词一卷见示…… 夏重 既 辛斋 玉润,且为吾友 勉斋 黄门犹子。”
《國語辭典》:东床(東床) 拼音:dōng chuáng
女婿。参见「坦腹东床」条。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空著我埋怨爹娘,选拣东床,相貌堂堂,自一夜花烛洞房,怎堤防这一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丈差了,老丈选择东床,不过为养老计耳。」
《國語辭典》:东床坦腹(東床坦腹) 拼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
当女婿。参见「坦腹东床」条。《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床坦腹;但我家小姐不特才貌双绝,且喜读孙吴兵法,六韬三略,无不深究其奥,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
分類:女婿
《漢語大詞典》:甥舅
(1).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朱熹 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唐 杜甫 《对雨》诗:“ 西戎 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 中宗 景龙 二年,以 金城公主 妻 赞普 ,故望其篤甥舅之礼。”《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
(2).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 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3).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越 ,亦与诸 华 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
(2).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 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3).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越 ,亦与诸 华 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