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7分类词汇 7
《漢語大詞典》:朝定
契丹语。朋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契丹 主闻 庄宗 为乱兵所害,慟哭曰:‘我朝定儿也。吾方欲救之,以 勃海 未下,不果往,致吾儿及此。’哭不已。虏言‘朝定’,犹华言朋友也。”
《漢語大詞典》:捺钵
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主的行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宋 王易 《重编燕北录》:“所谓捺鉢者,戎主所至处也。”辽史·营卫志中:“ 辽国 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嵗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鉢。”《辽诗纪事·懿德皇后》《回心院》诗注:“君臣尚猎,故有四时捺鉢。”
《漢語大詞典》:贺跋支(賀跋支)
契丹语。守门的隶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貍。’皆纪实也。移离毕,官名,如中国执政官,贺跋支,如执衣防閤。”
《漢語大詞典》:拽剌
契丹语。走卒,健儿。《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 安重荣 执 契丹 奉使拽剌,乃使轻骑掠 幽州 南境。”辽史·百官志二:“走卒谓之拽剌。”参见“ 曳剌 ”。
《國語辭典》:曳剌  拼音:yè là
契丹语中指健儿、兵卒。杂剧中则多指胥吏走卒。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剌勾追。」也作「拽刺」。
分類:走卒衙役
《漢語大詞典》:三克(三剋)
契丹语。犹言三帅。辽史·太宗纪下:“三月壬戌,将东幸,三剋言农务方兴。请减輜重,促还朝,从之。”按,辽史·国语解云:“三剋,统军官,犹云三帅也。”
《漢語大詞典》:麻普
契丹语。县丞。辽史·国语解·百官志:“麻普。即麻都不,县官之副也,初名达刺干。”
《漢語大詞典》:弥里(彌里)
契丹语。小乡。辽史·百官志二·北面部族官:“某弥里。弥里,乡也。”辽史·百官志二·国语解:“弥里,乡之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