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8
词典
2
分类词汇
16
共16,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刀笔
奏议
四科
告语
渊听
罪言
进疏
笔疏
几策
程篇
附甲
议稿
议体
笔奏
金縢议
《國語辭典》:
刀笔(刀筆)
拼音:
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分類:
尺牍
法律
奏议
诉讼
书写
文章
写工
文字
案牍
制诰
工具
公牍
竹简
用刀
刀削
十卷
杨亿
《國語辭典》:
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
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分類:
指掌
掌文
文案
官吏
《國語辭典》:
奏议(奏議)
拼音:
zòu yì
1.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唐。
韩愈
〈
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2.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也称为「奏章」、「奏疏」。
分類:
臣下
文体
帝王
上书
下上
言事
上奏
是非
各类
文字
奏议
《國語辭典》:
四科
拼音:
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分類:
四科
诗文
人品
高宗
四等
时举
举荐
科目
东观
德行
行举
人才
奏议
四条
书论
四门学
言语
标准
政事
天民
孝悌
儒学
诗赋
力行
文学
大人
玄学
儒术
史学
强直
《國語辭典》:
告语(告語)
拼音:
gào yǔ
告诉。《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分類:
告语
文体
告诉
类别
述说
门下
诏令
上告
下者
奏议
书牍
同辈
鬼神
四类
《漢語大詞典》:
渊听(淵聽)
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
之三:“渊听未回,确尔执谦之意。” 宋
岳珂
《
桯史·燕山先见
》
:“臣既与军政,苟有所见,岂敢隐嘿,輒具利害,仰干渊听。”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
:“遽报翠华之移幸,深虞中外之难安,愿罄孤忠,冀回渊听。”
分類:
圣明
断决
时臣
臣下
下称
称颂
奏议
套语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罪言
《
新唐书·杜牧传
》
:“ 刘从諫 守 泽潞 , 何进滔 据 魏博 ,颇骄蹇不循法度。 牧 追咎 长庆 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復失 山东 ,鉅封剧镇,所以繫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
《罪言》
。”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 清 郭嵩焘 有
《罪言存略》
。 康有为
《闻邓铁香鸿月庐安南画界撤还却寄》
诗:“ 杜牧
《罪言》
犹未得, 贾生 痛哭竟如何!”
分類:
奏议
议论
时政
得失
文章
《漢語大詞典》:
进疏(進疏)
谓向皇帝进呈奏议。 明
郑晓
《
今言
》
卷一:“ 宣德 元年八月壬戌朔,﹝ 朱高煦 ﹞反,丁卯,令其百户 陈刚 进疏指斥朝廷。” 明
郑晓
《
今言
》
卷二:“中朝大臣知 进 进疏,至輒允下。”
分類:
进呈
奏议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笔疏(筆疏)
指章疏奏议。 汉
王充
《
论衡·超奇
》
:“ 长生 死后,州郡遭忧,无举奏之吏,以故事结不解,徵诣相属,文轨不尊,笔疏不续也。”
分類:
奏议
《漢語大詞典》:
几策(幾策)
(1).机谋。
《
北齐书·文宣帝纪
》
:“至于军国几策,独决怀抱,规模宏远,有人君大略。”
(2). 宋 代一种奏议的文体。如 苏洵 有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参阅 宋 苏洵
《
嘉祐集
》
卷一。
分類:
机谋
奏议
文体
苏洵
二十
《漢語大詞典》:
程篇
犹篇章。指奏议策论之类的文章。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
:“甫上程篇,遽尘宠任。”
分類:
篇章
指奏
奏议
策论
文章
《漢語大詞典》:
附甲
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甲,通“ 押 ”。
《
新唐书·元载传
》
:“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分類:
他人
奏议
签名
《漢語大詞典》:
议稿(議稿)
奏议的草稿。 清
陈仪
《上朱相国书》
:“忆初设此官时,大人议稿第一条,即收用效员,诚为深虑远见,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
分類:
奏议
草稿
《漢語大詞典》:
议体(議體)
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议对
》
:“若乃 张敏 之断轻侮, 郭躬 之议擅诛, 程晓 之驳校事, 司马芝 之议货钱, 何曾 蠲出女之科, 秦秀 定 贾充 之諡。事实允当,可谓达议体矣。”
分類:
奏议
文章
体裁
《漢語大詞典》:
笔奏(筆奏)
指表章奏议。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才略
》
:“ 傅玄 篇章,义多规镜; 长虞 笔奏,世执刚中。”
分類:
表章
章奏
奏议
《漢語大詞典》:
金縢议(金縢議)
谓代君王而死之奏议。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
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参见“ 金縢功 ”。
分類:
君王
奏议
《漢語大詞典》:
金縢功
《
书·金縢
》
:“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
《金縢》
。” 孔颖达 疏:“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策书告神,请代 武王 死。事毕,纳书於金縢之匱。”后因以“金縢功”为忠心事君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
:“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分類:
忠心
心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