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论驳(論駁,論駮)
亦作“ 论駮 ”。
(1).辩论驳正。《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餘篇。” 唐 陆贽 《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载张,论駮是非,不可以不审;宣扬宪令,不可以不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国家倣 唐 旧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赏刑之非当,其在中书,则舍人得以封还,其在门下,则给事得以论驳。”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诸国之学者所引申所论驳,亦皆以此为论理之中心。”
(2).评论辩驳的奏章。《新唐书·齐澣传》:“论驳及誥詔皆援準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1).辩论驳正。《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餘篇。” 唐 陆贽 《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载张,论駮是非,不可以不审;宣扬宪令,不可以不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国家倣 唐 旧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赏刑之非当,其在中书,则舍人得以封还,其在门下,则给事得以论驳。”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诸国之学者所引申所论驳,亦皆以此为论理之中心。”
(2).评论辩驳的奏章。《新唐书·齐澣传》:“论驳及誥詔皆援準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漢語大詞典》:请画(請畫)
臣子奏章,如蒙天子同意,则写“可”字,谓之“请画”。《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元年》:“ 頊 因囚 师知 ,自入见太后及帝,极陈 师知 之罪,仍自草敕请画,以 师知 付廷尉,其夜,於狱中赐死。” 胡三省 注:“请画可也。”
《漢語大詞典》:朱批
1.见“ 硃批諭旨 ”。
2.旧时官府的朱笔批示。《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牌上硃批:‘如违限一日,县差与原差各重责二十板革役。’”
3.评校书籍时用朱笔作的批语、校记。 胡适 《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 脂砚斋 残本有夹缝硃批云:‘ 贾蔷 、 贾菌 之祖,不言可知矣。’”
2.旧时官府的朱笔批示。《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牌上硃批:‘如违限一日,县差与原差各重责二十板革役。’”
3.评校书籍时用朱笔作的批语、校记。 胡适 《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 脂砚斋 残本有夹缝硃批云:‘ 贾蔷 、 贾菌 之祖,不言可知矣。’”
《漢語大詞典》:朱批谕旨(硃批諭旨)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 硃批 ”、“ 硃諭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琦公 ( 琦善 )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 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