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铜管乐队(銅管樂隊)  拼音:tóng guǎn yuè duì
以铜管乐器为主,萨氏管及打击乐器为辅所组成的乐队。为英语brass band的意译。声音宏伟雄壮,多用于室外或行进间演奏。
《漢語大詞典》:韬钥
藏起管笛。指停止奏乐。
分類:停止奏乐
《漢語大詞典》:悬钥
谓停止奏乐。钥,管乐器。
《漢語大詞典》:轧色(軋色)
宋 代剧场的奏乐者,即乐工。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白]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生]暂藉轧色。[众]有。” 钱南扬 校注:“轧色,当即‘把色’,指奏乐者,轧、把一声之转。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
《漢語大詞典》:细十番(細十番)
即十番鼓。合奏乐名。由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乐器组成,可奏各种乐曲。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内细十番,小生吹笛和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又扮灯船悬五色纱灯,打细十番,绕场数迴下。”参见“ 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 明 万历 时,今仍流行于 苏 、 浙 、 闽 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吹洞簫,唱时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我们君臣同乐,打一回十番何如?”红楼梦第十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臺上预备着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梦中停足倾耳,自然赞叹,这是‘十番’,究竟还是东方的古乐动人!”参阅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纪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国语辞典》:笙歌鼎沸  拼音:shēng gē dǐng fèi
形容歌声、奏乐声齐起,热闹非凡。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国语辞典》:笙歌匝地  拼音:shēng gē zā dì
歌声、奏乐声充满各处。《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时四马路上,正是笙歌匝地,锣鼓喧天。」
《国语辞典》:钢琴二重奏(钢琴二重奏)  拼音:gāng qín èr chóng zòu
两位演奏者共用一架钢琴或各用一架钢琴来弹奏乐曲。为英语piano duet的意译。二人共用一架琴,称为四手联弹。以二架琴合奏,称为双钢琴。
《国语辞典》:大三弦  拼音:dà sān xián
乐器名,弹拨乐器:(1)形体较大的三弦。北方曲艺大鼓书、单弦牌子曲常用的伴奏乐器。(2)彝族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弥勒、宜良、巍山等彝族居住的地区。琴杆、琴筒均为木制,蒙羊皮。
《国语辞典》:调嗓(调嗓)  拼音:diào sǎng
戏曲演员唱功锻鍊的步骤之一。即配合胡琴等主奏乐器,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使声音符合舞台上的标准,并能熟悉伴奏。使演唱与伴奏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也作「吊嗓」。
《国语辞典》:音乐会(音乐会)  拼音:yīn yuè huì
在公开场合演奏乐器或演唱等有关音乐活动的聚会。
《漢語大詞典》:干安曲
宋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亦省作"干安"。
《漢語大詞典》:凤箫鸾管(鳳簫鸞管)
笙箫之类的吹奏乐。 明 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歌动迎仙,声嫋凤簫鸞管。”
《漢語大詞典》:鼓乐齐鸣(鼓樂齊鳴)
击鼓声和奏乐声一齐响起来。形容热闹景象。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第一景:“群众起立,鼓乐齐鸣。”《新民晚报》1991.11.3:“焰火升空,鼓乐齐鸣,十里渔港张灯结彩。”
《漢語大詞典》:鼓乐手(鼓樂手)
即吹鼓手。吹打弹奏乐器的人。 茅盾 《子夜》二:“十点半钟以前,这一班的八个人有时还能在大门口那班‘鼓乐手’旁边的木长凳上尖着屁股坐这么一二分钟,撩起腰间的白布带来擦脸上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