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0,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十波罗夷
六夷
四夷
四夷戒
四夷罪
四波罗夷
何夷摩柯
拘夷那羯
阿夷
阿夷恬
阿夷头
阿夷多翅舍钦婆罗
阿夷那
阿夷那经
阿夷罗和帝
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重禁戒也。有显密二种。(参见:十重戒)
【佛学常见辞汇】
十重禁戒。(参见:十重戒)
十重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悯,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六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夷也。大乘之十波罗夷中,除小乘之四波罗夷者。四波罗夷,大小共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波罗夷,都是重戒。
四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波罗夷之略。
四夷戒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波罗夷之戒法也。
四夷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波罗夷之罪过也。
四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四重,四弃,四极重感堕罪,比丘犯四戒之罪也:一淫戒,梵云非梵行Abrahmacarya。向人,畜生,鬼神等而行淫事也,男者大便处及口之二道,女者大小便处及口之三道是淫处。二盗戒,梵云不与取Adatta%da%na。盗取人,畜生及三宝等之五钱及直五钱之杂物(限于五钱者,因彼王法满五则至死,故佛制之)也。三杀人戒Vadha(Ahin%sa%),杀害人命也,杀畜生者,名杀畜生戒,是九十单提中之第六十一。四大妄语戒,梵云妄说上人法Uttaramanus!yadharma。贪利养自言得圣法我是圣人也,他妄语名之为小妄语戒,是九十单提中之第一。已上四重罪,为五篇中之第一,故云初篇。见行事钞中之一。
何夷摩柯
【佛学大辞典】
(人名)劫初之王名,译曰金者。见起世因本经十。梵Haimaka。
拘夷那羯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又作俱夷那竭,拘尸那。世尊入灭之国名。在中印度之东北方。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拘尸那,旧经中或作拘夷那竭,又作究施城。那者,以梵语那迦罗,此云城也。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又为拘尸城Kus/inagara之转讹。
阿夷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阿梨耶A^rya之讹略。译曰尊者,圣者。饰宗记十曰:「阿夷翻尊者或圣者,今阿夷者略也。僧祇律中,阿梨耶僧听,即是也。」【又】(人名)悉达多太子之阿私陀仙人之别名。法显传曰:「阿夷相太子处。」大部补注五曰:「阿夷亦云阿私陀,此云无比,又云端正也。」
阿夷恬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新学。又新发意发心入佛道,经时日未多者之称。见玄应音义九,名义集一。
阿夷头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阿耆多)
阿耆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曰阿夷头。十外道之一。译曰无胜。饰宗记七末曰:「阿夷头,梵云阿耆多,此云天胜也。」梵Ajita。
阿夷多翅舍钦婆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阿夷那
【佛学大辞典】
(人名)异学沙门之名。
阿夷那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因异学沙门阿夷那弟子来为诸比丘说法非法,义非义等之差别。摄于中阿含经四十九。
阿夷罗和帝
【佛学大辞典】
(地名)Ajiravati^,河名。(参见:阿恃多伐底)
阿恃多伐底
【佛学大辞典】
(地名)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罗拿伐底。译曰有金。世尊于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剌拿伐底河,译曰有金河。」翻梵语九曰:「阿夷罗跋提河,应云阿夷罗婆底。译曰阿夷罗者,迅流。婆底者,有。」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阿利罗跋提河,正云阿尔多缚底,西国河名也。」玄应音义二曰:「阿利罗跋提河,泥洹经作熙连河,皆讹也,正言剌拿伐底河。罗拿,此译云金。伐底,此言有。名为有金河。」此河名异说甚多。法显译之大般泥洹经一曰:「拘夷城力士生地熙连河侧坚固林双树间。」法显传曰:「希连禅河边。」涅槃经一曰:「阿利罗跋提河边。」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玄应音义二曰:「阿利罗跋提河,泥洹经作熙连河,皆讹也,正言罗拿伐底河。」同三曰:「尼连禅河,应云尼连禅那,或云熙连禅。此译云:尼者,不也。连禅那者,乐著也。名不乐著河也」熙连与尼连,似彼此相通,故佛成道时沐浴之河,涅槃后洗浴之河与阿夷罗婆底河之三河,有混同之风,金河乃熙连转得之字音。佛成道前,舍苦行而沐浴之河,为尼连禅河Nairan^jana%,亦即希连,熙连也。阿恃多伐底乃流于舍卫城岸之河。至于拘尸城之河,为金河(剌拿伐底Hiran!yavati)无论矣。